健康養身★糖尿病邁入洗腎「關鍵原因」曝光 醫籲:生活態度很重要

糖尿病邁入洗腎「關鍵原因」曝光 醫籲:生活態度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者未來會不會演變洗腎命運,關鍵在於生活態度!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個管師邱小佳提及,台灣每年新增的洗腎者有一半來自糖尿病患者,但其實若患者態度是正面且積極配合者,大部分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況,不太會面臨洗腎命運,但若對於糖尿病置之不理,飲食未節制也不運動,恐怕很難遠離洗腎威脅。

對糖尿病不以為意 最後面臨洗腎命運

一名罹患糖尿病近10年的賴先生,糖化血色素比正常人高出不少,原本服藥控制,但後續未定期服藥,惡化到得施打胰島素,但賴先生仍不以為意,加上飲食不節制又沒有運動習慣,近來竟發現已演變重度慢性腎衰竭,恐面臨洗腎,才讓他驚覺事情嚴重性。邱小佳個管師表示,賴先生因工作忙時常忘記服藥,後續又常忘了打胰島素,加上身體未出現不適,導致更降低賴先生的警戒心。

控制飲食配合運動 有助於控制血糖

另一名同樣罹患糖尿病近10年的江先生,起初施打胰島素控制,但在江先生努力監測血糖及飲食控制,並堅持每天運動2小時,2年後不僅改以藥物控制,至今的血糖仍控制穩定。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表示,糖尿病不僅可能造成眼睛病變、神經病變等,也會導致血管病變及影響腎絲球基底膜,造成腎臟病變,進而洗腎,但臨床上最常見就是患者因身體未有不適而不按時服藥,反而導致5至10年後出現洗腎等不良後果。

糖尿病患應正視病情 降低洗腎風險

在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超過11%,已成為新國病,尤其糖尿病與洗腎的重疊度越來越大,也因此糖尿病患者面對病情的態度就成關鍵。蔡旻叡主任呼籲,糖尿病患者除了固定服藥或施打胰島素,也得定期追蹤抽血報告及回診,重要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藉由運動降低血糖濃度,唯有控制好血糖,才能降低洗腎風險。

【延伸閱讀】

如何遠離傷心西遊記(洗腰子)? 回診「請問糖三臟」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江先生的牙齦及臉頰交界處有凸起的腫塊,不規則的邊緣和有乳突狀突出,使得左臉頰有膨出就像含了東西,在太太陪伴下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耳鼻喉科就醫,經切片檢查確診為口腔癌。耳鼻喉科醫師李家萱表示,口腔癌只要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5年的存活率第0期到第1期的5年存活率為78%,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想要一覺到天亮,夜裡卻頻頻尿急醒來上廁所,許多人都為此所苦,特別是中年男女,睡不好,隔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醫師說,要先區別問題出在膀胱,還是腎臟,才能有效率地對症下藥。夜尿2次以上就太多 睡不好生活品質也打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任柯明中表示,一般而言,半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免疫治療近年陸續被台、美國FDA核准,成為癌友治療新選擇,什麼是免疫治療?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陶秘華日前演講時指出,人體本身具有「殺手T淋巴細胞」,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活化殺手T淋巴細胞的免疫系統被癌症抑制,理論上,只要好好教育T淋巴細胞辨認癌細胞,有機會揪出難以偵測的癌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科技發展快速,短短二十年間,網路社群影音平台的蓬勃發展,連帶改變消費者的視聽習慣。過去的傳統傳播方式已逐漸式微,面臨時代新趨勢,醫療產業的行銷不僅要符合消費者需求、找出精準受眾,如何選擇適當工具列以吸引大眾第一眼關注投放資訊,更是一大重點。科技改變現代人視聽習慣 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