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絕跡19年後菲律賓再爆小兒麻痺 台灣這敏感族群先別去

▲小兒麻痺症可透過疫苗有效預防。(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絕跡19年之後,菲律賓再爆小兒麻痺症疫情,今年9月以來已確診3例個案,連馬尼拉都有風險,由於台灣、菲律賓兩地交流不少,被疾管署視為防疫可能的威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小兒麻痺症感染者多數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菲律賓迄今的3例個案,凸顯冰山之下恐有更多未發病、無症狀者存在。

菲律賓是在今年9月16日於南部民答那峨島南蘭佬省(Lanao Del Sur)確診首例3歲女童,9月20日於北部拉古納省(Laguna)確診第二例5歲男童,近期10月24日又於民答那峨島馬吉丹奧省(Maguindanao)確診第三例4歲女童。

羅一鈞表示,正因為菲律賓現在的小兒麻痺症疫情明顯,而且除了民答那峨島之外,馬尼拉都有風險,提醒父母千萬不要帶6個月以下、未接種完3劑五合一疫苗(具保護力)的幼兒前往該國,以免暴露傳染風險。

台灣早在2000年即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羅一鈞強調,國際交流頻繁,像今年年初印尼、緬甸等地區都有小兒麻痺疫情傳出,但這一次菲律賓的疫情,因為兩地旅遊、工作、移工等因素,與台灣「距離」更近了,必須更加提防。

疾管署說,依據WHO建議,菲律賓住民或於當地停留4周以上者,於離開菲律賓前4周至12個月內應追加接種1劑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PV)。而計劃前往菲律賓的民眾,可於出國前確認是否已完成小兒麻痺常規疫苗接種,未完成接種的幼兒應暫緩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

羅一鈞說,小兒麻痺症由小兒麻痺病毒感染引起,透過糞口途徑傳染,90%以上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少數會有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1至2%的人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小於1%的人會出現麻痺症狀,嚴重者甚至下肢癱瘓、呼吸困難,但可透過疫苗有效預防。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再2天就立冬!營養師揭進補不必有肉 蔬食「大補湯」補鈣還防癌

天涼吃燒烤、火鍋引爆諾羅病毒發威! 腹瀉就診、群聚雙創3年新高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肌少症帶來的行動不便與身體危害讓人困擾,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表示可透過自我量測小腿圍(手指圈腿法)或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來檢視自己是否可能有肌少症,同時也應多運動,多補充蛋白質,來幫助預防與改善肌少症唷! 自我量測小腿圍(手指圈腿法)最簡單的方式是用自己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圈住小腿最胖的地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小小孩發高燒、四肢抽搐,很像「中邪」?需要收驚?千萬不要有這種迷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簡穎瑄指出,其實這是「熱痙攣」,好發於6個月至6歲幼兒,任何會造成發燒的疾病都可能誘發,所幸屬於良性現象,並不會影響正常發育。 今年才2歲的小寶(化名),日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捲起袖子打疫苗,已經是全民運動,但不管是已經開打的AZ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還是未來將到貨的BNT疫苗,其列出來的可能副作用通通都有「注射部位疼痛」這一件事。醫師就提醒,隨著疫苗覆蓋率漸漸增加,門診中免不了開始出現一些打完疫苗後肩膀疼痛的病患,這一類「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