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給老醫師治療 比較危險?

給老醫師治療 比較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指出,住院患者如果接受60歲以上年長內科醫師診治,住院一個月內的死亡風險,會比給40歲以下年輕醫師診治來得高。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60歲以上醫師 每診治77人多死1人
研究人員指出,接受40歲以下年輕醫師診治的住院患者,死亡率約10.8%,相較之下,接受60歲以上醫師診治的患者,死亡率為12.1%,數據雖然看起來還好,但卻具有臨床意義。這代表,與40歲以下醫師相比,60歲以上醫師每診治77名患者,就會多死1人。

資深研究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政策系副教授阿紐潘‧賈納表示,這樣的差異不只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臨床上,這也是非常重要。心臟病高風險患者如果沒有正確用藥,死亡率差異也是如此。

醫師接觸越多患者 患者死亡風險越不受影響
不過研究作者強調,當醫師實際診治大量患者,醫師年齡就不會對患者死亡率、預後造成影響。因此診治越多患者,越能幫助醫師維持臨床技巧,患者生命也越有保障。

研究第一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管理系研究員津川友介表示,新醫師多需要接受住院培訓,由於接觸大量病患,臨床技巧也會跟著提升,當醫師越來越少接觸臨床病例,臨床技巧自然就會衰退。只要持續診治大量患者,醫師年齡年長與否,就不會造成問題。

醫師持續進修 避免診治技巧衰退
研究作者表示,即使已經計算患者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等變數,患者死亡風險還是一樣有差異。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診治醫師年齡大小,並不會影響患者再次住院率,不過年長醫師診治患者時,照護、治療支出會稍微高一點。

賈納認為,年長醫師多半擁有豐富的經驗、知識,不過年長醫師的臨床技巧可能隨時間衰退,因此建議,不管醫師年齡、經驗如何,都必須持續進修、持續接受醫學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0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情人節才剛過,然而調查卻發現,台灣男女對於性愛不論認知、態度、行為都差很大!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針對超過千位受訪者進行的2019《跨世代伴侶性愛品質調查》結果發現,半數台男勃起不夠硬,卻擔心服用藥物有失顏面,態度負面且不願就醫。 網路上充斥著以假亂真的偽藥網站,有近4成男性選擇網路購買來歷不明的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比例約為1:9。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肺腺癌、麟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等,其中最大宗的肺腺癌,又細分基因突變類型,例如EGFR、ALK、ROS1、MET、BRAF等等。無基因突變到ALK 基因檢測帶來治療新希望曾有一名肺癌患者只做一項基因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用眼需求大幅提升,長時間盯著螢幕、手機等,加上配戴隱形眼鏡、特殊體質、免疫疾病、高齡老化等種種因素,讓乾眼症逐步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三軍總醫院眼科部梁章敏主任表示,來門診求診的乾眼症病患人數連年創新高,且年齡有下降趨勢,年紀最小僅國小五年級,因男童向父母反映視力不清...

閱讀詳情 »

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有16%罹患骨質疏鬆症,同時又伴隨其它疾病,1年內的死亡率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