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常跌倒瘀青!竟是凝血障礙造成 醫曝血友病治療趨勢

經常跌倒瘀青!竟是凝血障礙造成 醫曝血友病治療趨勢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32歲陳泓瑞是實習醫師,也是1位中度血友病患者回想起小時常跌倒,每次撞到手肘、腳踝、膝蓋等部位,就容易瘀青;運動或跑步後,就覺不舒服,高中時甚至關節腔內出血,透過施打凝血因子緩解疼痛,並養成運動習慣,強化肌肉強化、保護關節,學習與疾病共存。


血友病是遺傳性凝血障礙疾病 又分為A型與B型


血友病是因人體內第8或第9凝血因子缺乏,所造成的一種遺傳性凝血障礙疾病,可分成缺乏第8凝血因子的A型血友病,及缺乏第9凝血因子的B型血友病。


另可依照其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分成輕、中及重度血友病,彰化基督教醫院及台大醫院沈銘鏡教授表示,血友病患者絕大部分是男性,受傷後或關節容易因此而流血不止,也很容易關節自發性出血。


最新健保資料統計,台灣領取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患者超過1500人,登錄在家治療的個案,至2020年達896人,其中676人為A型血友病患者,重度552人,中度68人,輕度8人。


「預防性治療」新趨勢 維持體內最低凝血因子濃度


沈銘鏡表示,以往治療血友病,常在患者關節出血或其他出血狀況時,才給予血漿或注射凝血因子。最新醫療治療準則已將定期注射凝血因子或新型非因子藥物,以維持體內最低凝血因子濃度的「預防性治療」,視為重度血友病的標準常規治療,而健保也納入給付。


目前已有多種長效型第8或第9凝血因子,獲得健保給付,可用於血友病「預防性治療」,因在體內的半衰期較長,可減少注射次數,維持更持久的最低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預防出血並保護關節,提高治療方便性,增加患者的治療意願。


透過智慧手機APP軟體 隨時掌握患者體內凝血因子濃度


此外,目前可以透過智慧手機軟體APP,得以隨時掌握患者體內凝血因子濃度的預測數據,安排適宜的體能活動,不致因為運動或激烈活動,誘發關節出血造成傷害。


彰基復健醫學部跌倒防治中心物理治療師劉鵬達表示,許多病友擔心出血、疼痛,而避免運動,但運動也是治療肌肉關節問題的關鍵,建議在專業物理治療師評估下,規律運動,才能提高關節保護力,降低出血風險。


血友病患者可以多做彈力帶運動 可明顯提高患者關節活動度


病友陳泓瑞坦言,一開始鍛鍊肌力時,確實感到不舒服,但循序漸進、少量多次,運動由低強度到高強度,目前已經養成運動習慣,在肌肉保護下,關節不再出現出血、疼痛。


劉鵬達建議,血友病患者可以多做彈力帶運動,配合不同的動作設計,鍛鍊手臂、臀部、肩部、胸背部等全身肌群。研究發現,使用彈力帶,配合伸展運動和心肺運動,為期6週、每週2天,可明顯提高患者關節活動度、肌力和心肺功能。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使用血糖機,真的要格外小心!日前有媒體報導,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張小姐,從10歲開始,每日都會定時測量血糖數值,沒想到卻差點因為未依血糖機的產品說明書進行校正,導致測出偏高的血糖數值,進而誤打了胰島素,差點引發昏迷。食藥署提醒糖尿病友,應正確選購及使用血糖機,以免一時疏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竹市一名82歲蔡先生,因罹患第一期肺癌,在接受胸腔鏡部分肺切除手術後放置引流管,進食兩三天後引流管內竟出現大量乳糜液;另一名62歲的陳先生也接受了相同手術及放置引流管,也在術後進食兩天後出現相同症狀,經營養師診斷,發現病患都食用了含高脂肪的食物,再經過一至兩週極低油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脈搏亂跳也可能會失智!國外最新研究指出,每10名心房顫動,就有1人有失智症。醫師表示,一般人常認為老年人才會罹患失智症,其實,年輕人也可能面臨同樣的風險,尤其是脈搏亂跳、心房顫動者,建議民眾天天量血壓,同時注意脈搏,若有異常最好至醫院進行檢查。2014年《美國醫學會期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教育部102年資料統計,花東地區受檢的國小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為33.71%,超過1/3的比例,比起五年前視力不良率提高了2.1%。門諾醫院成立的「「視力保健巡迴車」,除了提供視力篩檢義診服務,更開拔到其他缺乏眼科醫療資源的屏東地區,預計將到達東部30個鄉鎮區域,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