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幾乎人人都有發生過頭暈的情況!但一般來說,多數的頭暈表現多為輕微頭重腳輕、暈沉數秒,只要稍作休息或補充睡眠即可緩解。但中醫師提醒,如果民眾發現自身頭暈問題,是以天旋地轉、難以站立呈現,且甚至伴隨噁心、嘔吐、耳鳴等不適反應,就要當心可能是眩暈症纏身引起,應積極就醫處理較有保障。

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眩暈症分2類 中樞型、周邊型成因大不同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現代醫學主要將眩暈症分成「中樞型」及「周邊型」2種。臨床上,近9成的病患屬於「周邊型」眩暈,主要發生原因在於內耳的失調導致,包括梅尼爾氏症,或是耳石症等都屬此類型。

而有少部分病患為「中樞型」眩暈,這些人就要特別小心,可是中風或是腦腫瘤在作怪,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姿勢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或是長期低頭頸椎出現骨刺壓迫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眩暈症狀產生。

中醫談眩暈症 這6大族群容易眩暈纏身!

除了西醫觀點外,康涵菁中醫師提到,其實中醫早從黃帝內經開始便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如《素問》有「頭眩」、「掉眩」之稱;《靈樞》稱「眩冒」、「目眩」等;《金匱要略》則有「冒眩」、「癲眩」之記載;而清代以後,則多稱「眩暈」或「頭暈」。

至於眩暈的成因,中醫認為肇因眾多,有可能是風、火、痰、虛所導致,所影響的臟腑也可能包含心、脾、肝、腎。臨床上可對應現代人的生活飲食作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供民眾參考:

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長期熬夜或日夜顛倒的族群大多屬於陰虛陽亢,眩暈以外可能伴隨多夢心煩、盜汗,眼睛乾澀等症狀,治療方向以滋陰潛陽為主。

族群1/工作須高度集中力的族群:

大多屬於心脾血虛,眩暈以外常伴隨入睡困難、難以消除的疲勞感、以及面色淡白的症狀。治療方向以補氣血、益心脾為主,方用歸脾湯。

族群2/情緒起伏大的族群:

多屬於肝陽上亢,眩暈以外可能伴隨轟隆耳鳴、口乾口苦、以及面部泛紅等症狀。治療方向以平肝潛陽為主,方多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族群3/長期熬夜或日夜顛倒的族群:

大多屬於陰虛陽亢,眩暈以外可能伴隨多夢心煩、盜汗,眼睛乾澀等症狀,治療方向以滋陰潛陽為主,方多用杞菊地黃丸加減。

族群4/過度勞力的族群:

大多屬於中氣虛弱,眩暈以外還可能伴隨全身無力、容易冒汗、喜躺不喜坐,喜坐不喜站等症狀。治療方向以補益中氣為主,方用多用補中益氣湯。

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年長族群大多屬於腎精虧虛型,眩暈以外還可能伴隨耳鳴、腰膝痠軟、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治療以填腎補精為主,方多用左歸丸加減。

族群5/年長族群:

大多屬於腎精虧虛型,眩暈以外還可能伴隨耳鳴、腰膝痠軟、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治療以填腎補精為主,方多用左歸丸加減。

族群6/喜喝飲料、冰涼、甜食的族群:

大多屬於痰濁中阻,眩暈以外可能伴隨噁心嘔吐、食慾下降、四肢沉重等症狀。治療以祛痰化濕為主,方多用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不過,康涵菁醫師也提醒,上述眩暈成因、方劑主要是提供給民眾做簡易參考使用。所有的方劑、用藥實際運用,還需搭配患者個人舌、脈、以及搭配兼症等四診合參去做評估、加減才行。因此,其再度重申,民眾想要改善眩暈問題,仍應前往合格醫療院所進行治療、切勿自行服藥較有保障。

偶發性眩暈發作?揉按3頭部穴位輔助舒緩

除了從中醫觀點討論眩暈的成因外,康涵菁中醫師也提到,針對偶發性眩暈或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平時不妨可養成工作1小時左右,便可以提醒自己閉上雙眼休息3分鐘的習慣。並同時配合按摩頭部上、中、下的百會穴、率谷穴及風池穴3個穴位,也是輔助舒緩的日常保健好方法:

經常頭暈目眩?中醫師:6大族群容易暈眩纏身,這樣做對症調理

針對偶發性眩暈或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平時不妨可養成工作1小時左右,便可以提醒自己閉上雙眼休息3分鐘的習慣。並同時配合按摩頭部上、中、下的百會穴、率谷穴及風池穴3個穴位,也是輔助舒緩的日常保健好方法。

穴位1/百會穴:

找穴方式可將兩手大拇指置放於兩耳尖,中指直上交會頭頂中央處即是;利用指腹按摩或輕敲此穴周遭可提升陽氣、促進頭部氣血循環,適合較為氣虛或清陽不升、常感疲勞沉重的民眾。

穴位2/率谷穴:

率谷穴找穴方式較為簡單,循耳尖直上約兩指幅即是。輕柔按摩可緩解氣鬱怒氣造成的眩暈及頭痛,適合情緒緊繃、壓力大的朋友。

穴位3/風池穴:

循雙側耳後找到頭枕骨下,髮際內凹陷處,利用大拇指指腹按壓10秒後鬆開,再重複按壓數次。揉按此穴可幫助清利頭目、祛風解表,對於經常頭暈目眩、頭痛、頸項僵硬的民眾會有很好的效果。

【中醫師小叮嚀】:

患者平時可觀察自己眩暈大多是怎樣的情況下容易發作,若是疲勞、鬱怒、或食用膏粱厚味後所導致;除了求助醫療,自己也可以試著避免這些誘發因子,盡量維持充足且規律的睡眠,常保心情平靜以及均衡適量的飲食。如此一來,藉由針藥治療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才是擺脫眩暈不適發生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712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 資料圖庫   大家喜歡喝紅酒嗎? 其實紅酒不僅僅只是一個幫食物提味的飲料唷!事實上,它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呢!我們就來看看它有哪些優點吧!   1.可能會避免罹患某些類型的癌症 每天喝1-2杯紅酒可以預防罹患一些類型的癌症像是:肺癌、前列腺癌或是卵巢癌的發生。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隨著不斷升高的碳排放量,全球暖化的腳步不曾停滯,台灣的氣溫也隨著全球暖化屢屢寫下新紀錄,根據衛福部最新的資料顯示,今年自入夏以來因為熱傷害(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暈厥)而送醫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7成。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敬弘提醒民眾應謹記預防熱傷害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太陽強烈天氣好熱,近日紫外線都呈現過量,甚至危險等級,沒有做好防曬,不只皮膚容易曬黑、曬傷,眼睛也可能提早老化。眼科醫師提醒,外出應配戴太陽眼鏡,日常少使用3C產品,降低紫外線、藍光傷害眼睛,預防黃斑部病變。 夏天紫外線指數危險級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紫外線指數分為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內兒童健康有待改進!據統計,12歲以下兒童,每3人就有1人是胖小孩,兒童齲齒盛行率也很驚人,平均蛀牙2.58顆。專家表示,兒童的身體健康從小培養,建議家長每天陪孩子做3件事促進健康:天天運動、均衡飲食、少吃甜食。 兒童蛀牙及肥胖率高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國內12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