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總是咬牙切齒? 磨牙可能是壓力大

總是咬牙切齒? 磨牙可能是壓力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一年多來,35歲的董小姐夜間磨牙情形加劇,兩側下頷肌肉酸痛鼓脹,臉型因而有改變。細問之下,董小姐除了磨牙外,因在兩年前離婚、感情生活的不順遂而尚有其他焦慮的症狀。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昀指出,磨牙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引起磨牙的機轉尚有爭議,但目前認為是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異常造成,而心理壓力、人格特質、基因遺傳及藥物都是與磨牙相關的成因之一。

磨牙盛行率隨年齡而下降

根據2013年巴西的研究統計,在兒童盛行率有17%,隨著年齡盛行率下降,到了中年盛行率約8%。磨牙可能發生在清醒時或睡眠中,以非自主性的咬緊牙齒及反覆磨動牙齒為表現。磨牙會造成牙齒損傷,早上起床後可能會出現頸部酸痛、頭痛、牙齒疼痛,甚至因為下巴肌肉鼓起而改變臉型。

習慣磨牙者易有焦慮人格

臨床研究也證實磨牙和心理壓力及焦慮有關。有磨牙習慣的人有較高比例有焦慮性人格特質,另外憂鬱、強迫症狀出現的比例也較高。張昀醫師表示,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在嬰兒時期最早的滿足與刺激皆來自於口腔,並幻想經由口腔來控制外在世界。當人在面對壓力時,因為外在現實無從宣洩的情緒壓抑至潛意識中,而某些行為可能會退化到嬰兒階段,回到使用口腔來當做情緒出口,藉由磨牙來宣洩對現實的不滿。

未滿6歲先不用治療

在治療方面,6歲以下的孩童普遍認為不需治療,可能與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有關,隨著年齡可能自行緩解。目前尚未有藥物可完全根治磨牙,但在壓力事件導致磨牙加劇期間,可使用鎮定放鬆類藥物緩解部份磨牙情形。另外,也需評估是否受到焦慮及憂鬱的症狀影響,針對情緒問題給予適當藥物及心理治療。

諮詢牙科使用咬合板

有些研究顯示磨牙可能和某些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連,可經由睡眠檢查進行診斷。除了精神科治療,學習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訓練、瑜伽及冥想),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以及戒菸之外,也可至牙科諮詢是否適合使用咬合板來減少牙齒損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3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最近市場上有稱為「Zero」的可樂喲!強調卡路里是零。所謂零卡路里,是不是真的沒有卡路里? 答案是其實這類飲料還是可能有卡路里。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訂定的標準,每100毫升未滿5大卡,即可標示為「kcal 0」或no kcal;每100毫升的卡路里低於20大卡,可標示為「kcal off」或低卡路里。...

閱讀詳情 »

常搓揉可防衰老: 1、搓腹部,促進消化防止便秘; 2、搓額頭,清醒大腦延緩皺紋; 3、搓足底,提高免疫抗病力; 4、手掌背對搓,促進全身興奮; 5、食指搓鼻樑兩側,防止感冒和鼻炎; 6、手掌搓耳,增強聽力,促進健康; 7、搓兩肋間胸腺,安撫心臟; 8、手掌搓腰部,補腎壯陽。...

閱讀詳情 »

【麻將導致八種疾病】 1.腦溢血,因始終處於情緒變化之中。 2.痔瘡,久坐容易導致肛門靜脈叢血液回流阻礙。 3.胃病,不捨下桌飲食失節。 4.神經衰弱,精神緊張。 5.頭暈失眠,擾亂作息規律。 6.傳染病,室內空間小,易傳染。 7.糞病中毒,久忍導致直腸吸收糞病中的有毒物質。 8.腰肌勞損,久坐僵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