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罕見胃腸道基質瘤治療福音 TFDA核准基因精準藥物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每年胃腸道基質瘤新增確診人數400至500名,其中有3成屬於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復發或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除了預後較差,部分患者無法透過當前藥物得到有效治療。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指出,胃腸道基質瘤初期幾乎無症狀,多數患者是因腫瘤大到一個程度,產生腸胃道症狀就診後得知。大部分胃腸道基質腫瘤是由KIT基因變異造成,80%至85%,而PDGFRA基因突變造成的約5%至7%,是屬於位於外顯子12、14、18突變,其中以外顯子18突變(含D842V突變)最多,約占PDGFRA基因突變的90%。占比最高的胃腸道基質瘤PDGFRA外顯子18突變患者,過往缺乏有效治療方式。

財團法人台灣分子醫學會理事長葉俊男指出,過去針對轉移性PDGFRA D842V基因突變的治療以傳統標靶治療藥物為主,回溯性研究顯示,使用當前第一線標靶藥物的平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只有2.8個月,明顯短於不具PDGFRA D842V突變病人的28.5個月。

葉俊男說明,國外臨床試驗證實,對於PDGFRA外顯子18突變(包括PDGFRA D842V突變)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第一線足劑量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97%患者腫瘤明顯縮小,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長達34個月。

今年TFDA已核准針對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 D842V突變,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成年病人的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提供此類患者有效治療,延長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葉俊男解釋,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是一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會與PDGFRA和PDGFRA D842突變體結合,抑制與激酶抑制劑抗藥性有關的PDGFRA D842V突變體自我磷酸化,抑制PDGFRA突變導致受體產生自我磷酸化與分子組成活化的腫瘤細胞增生。

陳立宗呼籲,胃腸道基質瘤的基因突變型多元,若要精準治療,需確認腫瘤基因類型,建議患者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把握治療時機。葉俊男期望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未來能通過健保給付,提供此類罕見基質瘤患者精準有效的治療。

照片來源: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羅智強:蘇貞昌所說TIFA「會談成果豐碩」又是蒼白空洞的大內宣

江啟臣串連藍營縣市買疫苗 民進黨批:為黨主席選舉造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在電影和偶像劇裡面,經常可以看到男女主角墜入情網,一時間整個世界彷彿都在旋轉的情景。有趣的是,TVBS《健康2.0》節目公布最新統計,在情人節過後,到醫院問診暈眩症的女性患者確實明顯攀升,醫師進一步說,跟收到巧克力禮物有關,因為巧克力含「酪胺酸」,誘發血管痙攣、緊縮,造成頭痛、暈眩。 暈眩和食物的...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Tabeajaichh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睡眠對於Gail Conn家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她正值青少年期的兒子每天都熬夜念書,她的88歲老母親每晚則有失眠的問題。最後,她覺得是屋內燈光出了問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Photo Credit: qimono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預防勝於治療,在政府醫療相關機關努力推廣及追蹤之下,國人對於預防疫苗接種的配合度十分踴躍,尤其以公費性疫苗接受度最高,通常疫苗接種最密集時期屬嬰幼兒階段,自出生第一...

閱讀詳情 »

白內障,意味著雙眼朦朧、視野模糊。眼球內的「水晶體」變黃而混濁,令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白內障大多是老年人的眼疾,但近年來35至40歲的白內障病患大增,接受手術的有4成是中壯年,二十多歲開刀的也大有人在!陳瑩山主任提醒民眾留意白內障8大成因,以維護視力健康!  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