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罹患口腔癌平均活不過60 這樣做立馬降2成6死亡風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2018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國人罹患口腔癌死亡的平均壽命僅59歲,一旦罹患口腔癌平均生命年數損失多達14.4年,是最叫人「夭壽」的癌症之一,更是中壯年殺手,而使用檳榔、菸、酒是台灣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男性26%死亡風險。

國健署歷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每年發生人數自民國90年的3266人逐年增加至105年的7144人,累計已逾8萬人,其中30至64歲中壯年占比高達8成,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口腔癌是國人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位,尤其,口腔癌患者高達9成有菸檳習慣,且都從口腔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而來。

目前多數的口腔癌前病變可經由手術或雷射切除獲得治療,治療消除癌前病變細胞也可使用光動力,使患者不用再忍受開刀縫合之苦,國健署強調,只要把握「治療黃金期」預防口腔癌不難。

林莉茹指出,檳榔、菸、酒是台灣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同時使用三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高10.5倍;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吸菸者如果在30歲、40歲、50歲或60歲戒菸成功,預估可分別延長10年、9年、6年或3年的壽命,越早戒菸檳酒,越可遠離口腔癌。

國健署也估算,戒除檳榔,每年更可以省下3萬6500元(以檳榔或菸品每包100元,每天1包估算)。

國健署強調,口腔癌是目前最容易預防的癌症,透過口腔黏膜檢查容易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可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應定期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檢查,並及早戒除使用檳榔、菸品習慣。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兒童叫不醒、唇發紫「心臟停止」 家長學會這一招救活率增1倍

當心!低頭族肩頸痠痛瘋迷「熱敷墊」 溫度、時間這樣錯用會出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水泥公司12日發布重大訊息指出,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與董事會認同慈濟捐購BNT疫苗,決定捐贈慈濟新台幣1億元用於購買BNT疫苗,以提供全民施打。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感恩台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與董事會的共襄善舉,也感恩各界的愛心人士能「共善共行、齊心防疫」。慈濟慈善基金會在7月21日簽訂500萬劑...

閱讀詳情 »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我的孩子已經康復出院了,但有些家長不希望他返校,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傳染,我覺得有種被排斥的感覺,好難過!」陳小姐焦慮地抗議,周邊的親友害怕被病毒傳染,出現排斥及標籤化行為。陳其邁市長表示,此類病毒屬急性傳染病,不會有慢性帶原的狀況;城市能落實阻絕病毒進入社區,也有賴確診...

閱讀詳情 »

AZ、莫德納施打後許多人出現副作用,現在第五輪意願登記已重啟,並新增國內自行研發的「高端疫苗」選項,開放登記後約100萬人表達有意願施打。國內網路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邀來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針對三款疫苗進行討論。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從普遍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帛琉泡泡因5月份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暫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8/11號宣布,帛琉泡泡將在8/14重啟,只要在當地做完PCR,回來和一般旅客一樣在機場做深喉唾液檢測後,即可以「5+9」方式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許多民眾迫不急待想出國放鬆,但對於相關規定還是有看沒有懂,這裡一次整理台帛旅遊泡泡出入境相關規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