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了手腳一樣強健!只要寶特瓶、彈力帶 物理治療師教你預防肌少症

▲阻力訓練與營養攝取雙管齊下,才能預防「肌少症」上身。(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已經是老化失能的最大「兇手」,尤其老年人最怕跌倒,但手腳想要強健,並非光吃保健食品就能強壯,物理治療師提醒,除了營養要夠、吃的對以外,還要靠運動,像是舉啞鈴或寶特瓶裝水,由輕而重;使用彈力帶或結長的橡皮圈,增加圈數來訓練雙手肌力都是好方法。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鄭翔瑋表示,國內外有肌少症的人約占3成,而30歲以後,每10年約流失5%的肌肉量;超過60歲則流失更快,包括腰部、背部、臀部、大腿等處肌肉,而肌少症容易引起跌倒或慢性疾病。

不想要肌少症上身,老年人要能做稍微喘甚至痠痛的運動,體能才會進步。鄭翔瑋說,關於日常生成肌肉的阻力訓練,除了啞鈴、彈力帶等,也可使用泡棉瑜珈磚或紅磚,一腳踏上另一腳提起再著地,可同時搭配手部提重。

此外,雙腳張開、膝蓋微彎但不要超過腳趾,將背挺直、屁股向後蹲,雙手上舉,維持幾秒感覺痠痛,這個動作可以增強老人家的背部、臀部肌肉。

鄭翔瑋強調,做阻力訓練比耐力訓練更能增加肌肉量,即便是百歲人瑞也能透過阻力訓練達到同樣的效果;在運動後一小時內應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蛋白質,能立即補充最好。如果還要增加柔軟度,拉筋應維持在30秒左右,才不會因過久而受傷,或時間不夠沒有效果。

鄭翔瑋提醒,年逾60歲,每人每公斤所需使用蛋白質來合成肌肉的比例,甚至會比年輕人還多,當蛋白質攝取不足,即使有運動也無助益,而體重過輕或過重都不宜,應適量攝取食物,加上阻力訓練、日曬,才能不怕肌少症上身。

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經常像難兄難弟一起出現,大林慈濟醫院骨質疏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提醒,許多骨鬆患者認為只要有服藥就好,卻忽略運動的重要性,其實,肌肉的訓練對骨骼也有很大的幫助,藉由握力、行走速度、平衡、端坐起立等檢測,能知是否有肌少症的現象。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機會角逐東京奧運 帛琉「奇蹟泳將」車禍免於截肢背後功臣是台灣

多吃「牛肉」可以大補鐵? 錯誤吃法只會降低鐵的吸收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終於完成與上海復星的BNT疫苗採購案,將分別捐贈500萬劑BNT疫苗給疾管署做為防疫使用,駐德代表謝志偉也在臉書PO文,稱其實他最想感謝的是從未謀面的疾管署一名女性公務員「Yuchen」。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13)日無意曝光該名公務員身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終於完成與上海復星的BNT疫苗採購案,將分別捐贈500萬劑BNT疫苗給疾管署做為防疫使用,駐德代表謝志偉也在臉書PO文,稱其實他最想感謝的是從未謀面的疾管署一名女性公務員「Yuchen」。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開放全國第9類及第10類對象意願登記,第一輪昨傍晚已經收單,今(13)日開始將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預約,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13)日進一步宣布即日起再開放「18歲以上」也可以全面意願登記,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微解封」今(13)日上路,除了已經公布的場域及業別之外,接下來連長照機構、日照機構也有望「解封」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公布已經完成「衛生福利機構(社區型)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研議,考慮只要在工作人員疫苗接種率要達到8成就可提供服務,方案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