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先別嚇自己!醫師解釋給你聽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先別嚇自己!醫師解釋給你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台灣,癌症已連續28年都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虎視眈眈的威脅,讓許多人在健康檢查時,都以癌症為「假想敵」,也希望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少健檢套餐中,都包含基本的癌症指數篩檢,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就能得知幾種癌症指數。健診院長納祖德說,當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或異常分裂增生、甚至是罹患癌症時,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的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血液、尿液或身體組織中,此時經由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物質的濃度可能比正常人高。

由於癌症指數篩檢費用不高,檢查起來方便、簡單,不少人會以為這項檢查讓自己安心,但納祖德強調,癌症指數篩檢特異性不高,對癌症判讀的正確率並非百分之百,當指數過高,可能跟其他疾病或身體異常有關,不見得一定是癌症,因此,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癌症的依據,建議當指數升高時可當成一項警訊,盡快搭配其他檢查,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是否有相關疾病,不要急著下定論。

不過,納祖德也說,即使當癌症篩檢指數正常時,也不代表沒有問題。血液的癌症指數篩檢僅是檢查的一環,還是要搭配臨床上是否有不適症狀、其他影像學檢查以及從頭到腳的理學檢查,初步包括大腸鏡、胃鏡、X光和超音波,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甚至正子掃描等,以便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專一性。

國人癌症發生率愈來愈高,納祖德認為,除了大環境中的土地、空氣層出不窮的污染有關,個人有抽菸惡習、多肉少蔬果等不健康的飲食、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健康的一大因素。

要預防癌症找上門來,納祖德建議,到了30、40歲左右,應安排第一次的健康檢查,包含抽血、X光、超音波檢查等,即可了解血球、評估肝功能好壞、膽固醇的高低、胸部及肝膽胰脾腎功能狀況等,建立基本的資料,據此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外,往後的健檢報告也可與其相互比較。

但也不見得第一次一定要做高階健檢,可考量自己的其他風險因素,搭配其他進階的檢查,例如:若有消化不良加做胃鏡;有血便加做大腸鏡等檢查;若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追蹤肝功能、掌握肝臟健康等;有抽菸、嚼檳榔習慣,則要多注意口腔癌的防治等。

而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預防癌症時的重大線索,如果有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家族史,可以提早進行相關癌症的篩檢,發現異常早期治療,並且可善用衛生署國健局目前提供的免費篩檢資源。

【延伸閱讀】

視力變差要當心! 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打呼的人當心!這疾病心肌梗塞機率高數十倍 台北市民能免費做檢查

25歲後臉上肌膚開始鬆弛… 醫曝膠原蛋白增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5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只要聽到COVID-19(武漢肺炎),總是引起人心惶惶,各種偏方應運而生,其實保持均衡營養,規律作息,提升自身的抵抗力,才能真正地抵禦病毒感染。特別是每日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例如逢年過節常吃的瓜子、開心果、杏仁果等,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等營養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發燒到底會不會燒壞腦?大部分的家長已經較有正確觀念,能夠接受孩子發燒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不吃藥也有機會自行改善、退燒。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家長難免擔憂被感染,不敢帶孩子就醫,但眼看家中寶貝不舒服,心裡仍焦急如焚。醫師提醒不吃藥不代表不用就醫,若發燒伴隨其他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小朋友寒假延長,更多時間使用3C產品,曝露在近視危機當中。小朋友近視,除了視力檢查,還要追蹤「遠視儲備量」以及「眼軸長」:天生就有的遠視儲備越早消耗完,也就意味著眼軸增長速度過快,就會越早開始近視。連鎖眼科診所黃宇軒醫師指出,有效控制孩童近視增長的方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部分民眾因疫情產生焦慮,導致夜晚睡不安穩。最新國際睡眠調查發現,超過三成民眾認為焦慮與壓力是影響睡眠品質的主因之一。亞洲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陳濘宏表示,怠忽睡眠品質易使免疫力下降疾病上身,常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呼籲民眾若有睡眠問題,應積極諮詢醫師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