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照顧迷思多 過當照顧恐陷健康風險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老年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助消化?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現象?吃銀杏防失智?老年人照顧的觀念中充斥著許多迷思,據國內調查,民眾常見錯誤認知,吃喝(飲食、保健品)拉撒(排便狀況)睡各種面相都有,不警覺或是過當照顧,恐讓老年人陷入健康風險!

《康健雜誌》針對全台1075位年滿20歲的民眾進行「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發現在飲食上,半數人以為老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較好消化;更有3成民眾錯以為廣告常出現的維骨力(葡萄糖胺)可治骨鬆;超過4成認為吃銀杏防失智。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解釋,老年人吃糊爛食物因為缺乏色、香、味,會降低食慾,反造成營養不良;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建議,若有缺牙的老人,應把重點放在牙齒照顧,若在過度時期要補充蛋白質,可將肉攪碎或蒸蛋,不建議全部食物都如餵嬰兒般攪爛。

詹鼎正表示,市售保健食品因為行銷需求過度詮釋,常使民眾產生錯誤認知或過高期待,其實葡萄糖胺不能治療或預防骨鬆,只能幫助某些人退化性關節軟骨的修補;至於銀杏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對已失智患者有某種程度的療效,但對未失智者則沒有預防功效。

近9成民眾認為老人家每天該上1次大號,否則就是便秘;詹鼎正澄清,便秘的定義除了看次數(每週排便數小於3次),也要看品質,只要規律排便,1天3次到3天1次都算正常。

過半數民眾認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詹鼎正說,老人家若沒特別的事,睡眠品質應與正常人無異,有些老人家其實睡眠時數很夠,問題出在他對睡眠的認知錯誤,以為早上8點起床才叫一覺好眠,其實是因為他們睡覺時間「相位移前」,也就是提早睡相對提早起,才認為自己失眠或睡不好。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老年人照顧的重點不應以「疾病」做思考,為人子女平時幫助老人家保持正常飲食、作息,並以「行動力」作為其健康評估(每秒行走速度小於0.8公尺,就必須注意老人家的生、心理是否潛藏問題),完善的失能預防遠勝於事後的疾病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3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健保部分負擔之討論相當熱烈,國民黨團稱目前的調漲部分負擔方案,是「將人民當提款機」,並建議暫緩實施。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部分負擔的調整,是為了建立民眾的基本費用意識;且低收入戶、重大傷病者,不受影響。 陳時中在22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針對國民黨團的提款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食藥署公布最新健保高用量藥品專案抽驗報告,結果發現,用來治療神經炎、末梢神經麻痺、腳氣病的「永勝愛樂康糖衣錠」重量不合格,有些過重,有些較輕,應與外層糖衣的均勻度有關,雖無影響主成分含量,但該批藥物仍需下架回收。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傅淑卿表示,需回收的「永勝愛樂...

閱讀詳情 »

這幾年,享樂主義逐漸抬頭,大家願意花更多的費用來享用更好吃的美食,從義大利麵、火鍋到牛排,甚至是整套法式餐點,但你知道這些料理的背後隱藏多少熱量和油脂嗎?是不是每次吃完都會有點後悔,該怎麼促進代謝幫助甩開這些大餐的負擔呢? 除了運動和平時節食以外,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代謝力或者減少體脂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人因缺少運動、姿勢不良、體型肥胖或勞動因素(例如經常彎腰搬重物)等,造成下背部組織疼痛(泛稱下背痛)。據統計,約有八成的人有下背痛經驗,多數經適當休息可緩解,少數需要仰賴藥物、物理或手術治療,極少數在治療無效後會演變為慢性疼痛。 下背痛有問題 醫師先診斷 食藥署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