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缺牙只能吃軟食? 植牙後意外讓癌症婦挺過化療

老人缺牙只能吃軟食? 植牙後意外讓癌症婦挺過化療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高齡近80歲的老太太因為牙口不好、無法好好進食,於幾年前女兒帶來植牙,醫師評估牙床骨頭條件不佳,進行左右2側上排約5、6顆牙齒的補骨療程,前後費時1年多才完成。未料,植牙完成不久後確認乳癌復發,女兒相當慶幸媽媽因為植牙後能有好的牙齒幫助進食,得以補足營養維持好的體力,順利挺過癌症化療的煎熬與不適。

 

當初女兒帶媽媽來植牙時,曾遭其他兄弟姊妹持反對意見,不外乎「媽媽年紀這麼大還來植牙?」、「身體能承受嗎?」、「有必要花這筆錢?」收治該名老婦人的牙醫師徐慶雲表示,臨床上也碰過很多缺牙的老人家認為年紀大、門面不重要,吃軟食就好。但實際上,囫圇吞棗、食不知味的結果,往往導致腸胃功能不佳、營養吸收程度也大打折扣,生了病復原速度慢,更連帶影響長遠的身心健康。

 

徐慶雲指出,植牙的主要條件為骨頭條件的好壞,年齡是次要的,常見許多銀髮族長期缺牙,牙床骨萎縮嚴重,補骨量較大,若加上左右2側皆有缺牙,光1側補骨就須4至6個月,等待骨粉和自身骨頭完成骨整合,才能裝上假牙,整個植牙過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若是牙床骨狀況尚佳者,最快4至5個月即可完成植牙療程。現在多採用微創植牙技術,傷口小、出血量少,大幅降低疼痛感,而且有新式雷射儀器及新式手術技術輔助加上器械完全消毒也能確保降低術中的感染機率。

 

徐慶雲認為,植牙不應完全以價格為主要考量,坊間常見利用行銷網路、削價競爭的植牙價格,往往在某些環節降低成本,讓人無法掌控植牙過程的品質。消費者除應慎選累積豐富經驗且有口碑的醫師,並了解使用的植體廠牌品質,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假牙,術後每半年定期回診,以確實掌握口腔內牙齒的健康狀況,提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植牙成功與否,除了牙科醫師的專業技術與經驗及先進的設備與材料外,植牙術後也應積極配合服完消炎止痛藥,術後1周為軟組織的傷口癒合期,勿常拉扯嘴皮觀察傷口,以免影響傷口復原。徐慶雲提醒,口腔清潔也不能馬虎,要避開植牙傷口處、確實且小心清潔周邊的牙齒,並搭配漱口水消毒清潔,以免牙菌斑滋生過多恐感染植牙部位。通常清潔保健得宜並且定時回牙醫診所檢查,人工植牙其實使用起來就像是自己原生的牙齒,建議子女們別忘了檢視家中長輩的牙齒狀況,讓他們從齒找回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國人運動風氣盛行,許多人靠著運動瘦身與雕塑身形。但在減重門診卻常聽到病人提出為何自己有運動,體重下降的幅度卻不如預期,這到底是甚麼原因呢?你做的到底是不是運動黃彥皓醫師表示,婆婆媽媽們最常說自己有做的運動就是平常打掃家裡,累得要死、流很多汗,吃飽飯後會到公園走走路之類...

閱讀詳情 »

(來源:醫美時尚​No.134)文/劉妍希醫師一旦到了熟女的年紀,膠原蛋白流失速度變得更快,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會發現皮膚變鬆不緊實,也因為臉部輪廓線鬆弛的關係,顯得「臉很胖」。以往可能會選擇電、音波拉皮,但隨著醫美技術越來越進步,是否有其它效果更好的不動刀緊實療程,可以輕鬆解決臉部鬆弛問題呢?回復以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87歲李奶奶在精神疾患女兒被強制就醫後,一人獨居,近半年來已嚴重短期記憶退化,多次煮飯忘記熄火導致冒煙,其友人見機多次拐騙老奶奶至銀行提款取財;一位101歲葉爺爺,平日生活打理皆可自理,2月時曾拿一大疊存摺來里辦公處表示有人要害他,請里長幫忙;另一位90歲劉奶奶,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0多歲老先生,身體硬朗,但三年前卻被診斷出罹患病竇症候群,但裝上傳統心律調節器後,左胸口節律器上方,皮膚卻反覆破損感染,兩年前更出現傷口蜂窩性組織炎,前後反覆治療,期間還進行2次清創手術,後來才經醫師評估後,改以新一代膠囊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治療,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