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獨活症候群」人數激增 當心引發健康危機!

「獨活症候群」人數激增 當心引發健康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韓國實鏡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描述藝人一個人生活情景,也引發「獨活」熱門話題!不單單在韓國出現普遍的「獨活」現象,根據台灣統計報告,近年來個人戶數逐年增加,目前更突破300萬戶,佔全國家庭總戶數超過34%,也就是平均每三戶就有一戶是獨居者,顯示「獨自生活」有愈來愈普遍的趨勢。對此現象,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單身獨居生活雖然享受自由,但若長期疏於人際交流引發孤獨感,就可能讓「獨活症候群」上身,引發身心健康危機!

單身獨居孤獨感侵襲  「獨活症候群」人數激增!

今年40歲的大仁哥(化名)是名公司高階主管,經濟條件相當不錯,獨自住在豪宅裡,但談感情卻相當不順利,朋友都笑稱他為「單身貴族」。不過,大仁哥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貴族,反而對於長期「獨活」感到苦悶、孤單及憂鬱,甚至會失眠及作惡夢,最後到精神科診所就醫,評估為「獨活症候群」引發的情緒障礙。

收治個案的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獨活」本來不是問題,這些人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但是臨床上觀察到許多獨居是被迫不得已,例如自己本身不善人際社交,或因疫情被迫在家工作生活,時間久了會容易產生孤獨感,甚至對於人群有排斥感,最後出現無助、無望、情緒低落及失眠症狀,引發「獨活症候群」上身,近來因此前來求診的人數也激增不少!

求助專業提升社交技巧 改善獨活症候群

楊聰財醫師說明,「獨活症候群」不是正式的精神疾病,不過長期會引發常見的失眠及憂鬱症狀,也會造成社交畏縮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治療上會先以藥物來改善憂鬱、失眠及焦慮等生理症狀,讓患者穩定情緒並恢復生活常軌,後續再安排臨床心理師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及訓練社交技巧,幫助患者增強自信心。另外也會鼓勵患者學習正向思考,鼓勵多參與社交活動,提升與人互動連結。若身邊有朋友患有「獨活症候群」,建議可以三五成群主動邀約患者外出活動或陪伴,讓患者感覺不是孤單一人。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 穩定情緒又助眠

楊聰財醫師補充,除了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及親朋好友陪伴外,建議患者也可透過飲食及運動改善。例如香蕉因富含色胺酸可轉化為血清素,對於改善睡眠,減輕焦慮、憂鬱相當有幫助;另外鮮奶、地中海型食物、三蔬五果或是深海魚油等食物也有助改善負面情緒。除了飲食外,運動更是可以提升多巴胺及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對患者的情緒穩定有相當大幫助。

楊聰財醫師提醒,隨著「獨居」或「獨活」的人數激增,如何安排有意義的生活計畫相當重要,同時平常也應多多關心周遭親友,利用假日或節日一起出去聚聚,有助身心健康。若獨居生活者出現身心健康警訊,建議應盡速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才能好好享受獨自生活。

【延伸閱讀】

年紀愈大愈感到孤單? 小心讓憂鬱情緒找上門

你覺得孤獨嗎? 研究:認為自己對別人不重要愈孤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支持顱顏兒勇敢面對未來每一個挑戰,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出2022公益桌曆,透過收錄12位顱顏孩子溫馨動人的故事,讓大眾更了解顱顏孩子的故事,這次桌曆活動也將扣除印製成本後盈餘將全數運用於「用愛彌補∞無盡傳愛」募款,幫助台灣及海外顱顏患者無限的勇氣,更有自信面對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0月14日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火,造成多民住戶死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在火場中受傷民眾若需要就醫,健保署今日已特別呼籲各特約醫療院所,對於無法取得健保卡或卡片遭毀損等暫無法持健保卡就醫者,請仍依據「例外就醫」予以受理就醫。因火災無法持健保卡 可例外就醫至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可梵/台南報導】你是帕金森氏症患者,或者你的家人正面臨帕金森氏症的煎熬?從病情開始總是配合醫囑按時吃藥,也嘗試了中西醫各種治療方法病情卻未有顯著改善,到底還能做些什麼呢? 無法自由的動就像禁錮的靈魂 帕金森氏症病患初期可能只有不明原因肌肉抽動或痠痛,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病人可能也不自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多久洗一次衣服?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常累積到周末才一次洗,生活大管家家事達人建議,提高洗衣頻率,可以降低衣服上汗漬殘留度,害蟲繁衍的機會越低,尤其在疫情期間,更能減少病毒沾染。這件逃不過的家務事,現在有更方便的選擇,不用動手洗、不用等、不用晾衣服還可以喝咖啡。知名大車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