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師說孩子過動,該怎麼辦? 醫師解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老師說孩子過動,該怎麼辦? 醫師解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小光升上小學三年級後,班導師常向爸、媽反應小光在課堂上,時常動來動去、無法專心,甚至跟同學在課堂上說話或玩了起來。導師向爸爸、媽媽表示小光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建議家長帶小光就醫。小光父母心裡悶悶地生氣,覺得小光從幼稚園到小學一、二年級都活潑好動,以前的老師從來也沒要他們看醫生,是不是老師給孩子貼標籤。

小學男童上課難專心 醫師評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學期接近尾聲,小光越來越難跟上學習進度,回家功課也越寫越晚,小光父母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經驗,建議還是到醫院評估看看。經過完整的評估後,醫生向家屬和小光詳細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光也自述想聽老師上課,卻還是忍不住分心玩了起來。

聽取了醫師建議,小光和爸、媽決定一起開始練習規劃寫作業的時間,和老師一起討論如何在上課時提醒小光專心,並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日,小光發現自己可以更專心,對學習更有興趣,爸媽和老師也不再為此而關係緊張了。

ADHD 影響孩子課業人際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王彥欽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指大腦中包含前額葉在內等掌管注意力、控制與計畫的腦區發展異常的疾病,目前沒有文獻資料顯示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導致ADHD,但家庭與學校的介入可能影響日後ADHD症狀的嚴重度及其他情緒、行為問題。

醫師表示,這些孩子因為專注力與衝動控制能力不佳,所以在學校課業、完成日常生活程序、組織與規劃事情等方面時常受到挫折。這類挫折連帶影響孩子的自信與人際關係,若是大人誤以為孩子是不用心、明明做得到只是不願意做,對孩子多指責,反而不利孩子的發展。

家長憂ADHD過度診斷 醫師解析

王彥欽醫師說明,現今醫療資訊普及,一般社會大眾對ADHD有較多認知,但也有許多人憂心ADHD是否被過度診斷,而讓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要正確診斷ADHD,必須經過完整的臨床評估,搜集不同情境下的資料,必要時配合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等項目才能確定診斷。除了專業診斷外,同樣重要的是要釐清這些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的症狀造成哪些困擾?了解孩子、老師與家長對這些困擾的認知,才能讓大家針對孩子的困難給予適當的協助。

王彥欽醫師進一步解釋,ADHD的治療必須考量孩子的需求,有時孩子過動跟衝動的症狀隨著年紀增長而較能自己控制,也有時低年級的課業孩子用有限的注意力還可以應付,但升上高年級後,課業變得困難就需要家庭或學校給予額外的協助。

ADHD治療 應謹慎使用藥物有助改善

醫師說,家長與老師不必將ADHD當作洪水猛獸,在瞭解孩子的需求後,可針對生活規劃、溝通與管教方式開始著手,透過正向引導與有秩序地安排增強孩子的正面行為,並減少可能讓孩子分心或難以控制衝動的環境干擾因子。

若ADHD的症狀仍影響孩子的學習、人際關係、甚至情緒狀態,藥物仍是目前研究中最能有效改善ADHD核心症狀的治療。許多家長擔心藥物治療的副作用,而拖延孩子接受藥物治療的時機,許多研究都顯示副作用大多短暫而輕微,或者可透過轉換藥物劑型而改善,在醫師審慎評估下使用藥物,反而可減少長期的情緒困擾或其他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有時家長或老師把用藥當成對孩子問題行為的懲罰,也可能造成孩子對藥物的反感。比較正向的態度應該是讓藥物成為一項工具,協助孩子克服專注力的困難,而讓孩子完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家長、老師積極溝通 ADHD完整治療

王彥欽醫師提醒,孩子在各種情境中可能展現出不同的樣子,家長與老師也有各自在意的面向,對孩子有不同的觀察及行為解讀。無論有無ADHD,家長與老師其實都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也都能提供孩子正面的影響,若能積極溝通、尋求共識,對於ADHD的完整治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延伸閱讀】

他腦中風後狂吞藥險喪命 肉毒桿菌素助重拾治療信心

男射「無」精不孕 竟是「精液逆流」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7歲的吳太太,長年腰痠背痛、關節疼痛,曾一度跌倒造成脊椎骨折,從此行動不便,憂鬱症也找上她;就醫檢查,才診斷罹患骨鬆肌少症,經過藥物治療及運動復健,骨密度漸漸改善,憂鬱症也不藥而癒。 吳太太分享,自從十年前跌倒,造成兩節脊椎骨折,從此日常生活行動不便,想要起身走路,...

閱讀詳情 »

下班後卸下妝容,發現臉上冒出一顆顆的小肉芽, 摸起來凸凸的,有的人是長在眼睛下方,有的人長在臉頰上,既不舒服也影響上妝。 有些人的肉芽隔一陣子就消失,有些人的確是一直停留在臉上,到底應該如何消除臉上的肉芽呢?首先要先了解肉芽是甚麼,分清楚肉芽的區別,才能好好根治唷! 應該如何預防呢? 在一般清潔上...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到了一定的年紀,似乎連生活作息都跟著改變。雖然每天早早就寢,卻不到5點就睜開眼睛,然後再也睡不著…。同樣的戲碼,日復一日與長期累積之下,不僅睡眠大受影響,抵抗力也可能跟著變差,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幫助失眠者一覺到天亮呢?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愛滋知識宣導多年,但仍有許多人存有錯誤迷思。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公布與518人力銀行合作之「全台中小企業愛滋職場友善認知大調查」,邀請各中小企業業主及人資主管進行填答,問卷內容包括常見的愛滋迷思及職場狀況,如與帕斯堤一同用餐、共用馬桶。結果顯示近四成(38%)受訪者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