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人髖骨骨折重創健康 4成再也無法行走

  老人家最怕跌倒摔跤,70歲的王奶奶在家中浴室滑倒,跌坐在地爬不起來,在家人攙扶下至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骨密度檢查結果為-3.0,嚴重骨質疏鬆,因跌倒碰撞而造成骨折。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宗樵指出,人體骨質密度約在35歲達到高峰,此後每年以0.5至1%速度逐漸流失;到了50歲流失速度更快,以每年1%至3%加速流失,停經女性由於荷爾蒙減少,流失速度也會加快。吳宗樵解釋,如果骨質流失過多,原本緊密強韌的骨骼變得中空疏鬆、脆弱,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台灣屬於「骨質疏鬆症」高流行率地區,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

  吳宗樵說明,骨鬆是沉默的殺手,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以致民眾忽略其嚴重性,如果步入中年之後,駝背或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莫名腰痠背痛或是輕微跌倒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徵兆。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體骨折或髖骨骨折,都會重創健康和生活品質,全民健康保險資料顯示,在髖骨骨折患者中,有4成無法自行走路,更有2成多於1年內死亡。以王奶奶為例,醫師先以手術固定髖部骨折,改善髖部疼痛,並叮囑她必須長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治療骨質疏鬆症,延緩骨質流失速度,避免下次骨折。

  為了避免發生骨折的遺憾,定期檢查骨密度、顧好骨本相當重要。吳宗樵說明,目前檢查骨質疏鬆有3種工具:(一)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可初估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二)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初步篩檢骨質密度;(三)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腰椎及髖骨。

  目前檢測骨質密度最標準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結果T值若大於-1代表骨質密度正常,小於-2.5則代表骨質疏鬆,應該預防跌倒,並改善飲食。吳宗樵建議,每天至少攝取鈣質1000毫克、維生素D和蛋白質,多吃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

  每周至少3天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要擦防曬乳,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透過日曬幫助體內維生素D轉化,促進鈣質的吸收。

相關推薦

【記者 高鐿玲/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之威脅,且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存在社區傳播風險,自今(2022)年1月21日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及特種咖啡茶室、夜店、舞場、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驚現第7條傳播鏈,還不在桃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3例本土個案,除了已知的桃園金嗓歌友會、桃機保全、西堤用餐跟亞東護理師各有相關接觸者確診之外,最引發關注的是,高雄突爆一家三口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是因為小朋友要住院,有症狀確診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打高端打不到,媒體人周玉蔻今(20)日為此在廣播節目上公開狂轟陳時中「太軟弱、懦夫」、「中央跟地方要負責」。陳時中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時,被媒體問到未來是否還會上周玉蔻節目嗎?陳時中先是笑了一陣子,才緩頰「改天我約她一起去打好了啦」;至於有沒有可能接受勸進選台北市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未來沒有「疫苗證明」在國內可能寸步難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將於1月21日上午8點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內使用,民眾可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申辦「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https://dvc.mohw.gov.tw ),只需要三個步驟;未來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