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人髖骨骨折重創健康 4成再也無法行走

  老人家最怕跌倒摔跤,70歲的王奶奶在家中浴室滑倒,跌坐在地爬不起來,在家人攙扶下至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骨密度檢查結果為-3.0,嚴重骨質疏鬆,因跌倒碰撞而造成骨折。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宗樵指出,人體骨質密度約在35歲達到高峰,此後每年以0.5至1%速度逐漸流失;到了50歲流失速度更快,以每年1%至3%加速流失,停經女性由於荷爾蒙減少,流失速度也會加快。吳宗樵解釋,如果骨質流失過多,原本緊密強韌的骨骼變得中空疏鬆、脆弱,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台灣屬於「骨質疏鬆症」高流行率地區,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

  吳宗樵說明,骨鬆是沉默的殺手,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以致民眾忽略其嚴重性,如果步入中年之後,駝背或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莫名腰痠背痛或是輕微跌倒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徵兆。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體骨折或髖骨骨折,都會重創健康和生活品質,全民健康保險資料顯示,在髖骨骨折患者中,有4成無法自行走路,更有2成多於1年內死亡。以王奶奶為例,醫師先以手術固定髖部骨折,改善髖部疼痛,並叮囑她必須長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治療骨質疏鬆症,延緩骨質流失速度,避免下次骨折。

  為了避免發生骨折的遺憾,定期檢查骨密度、顧好骨本相當重要。吳宗樵說明,目前檢查骨質疏鬆有3種工具:(一)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可初估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二)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初步篩檢骨質密度;(三)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腰椎及髖骨。

  目前檢測骨質密度最標準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結果T值若大於-1代表骨質密度正常,小於-2.5則代表骨質疏鬆,應該預防跌倒,並改善飲食。吳宗樵建議,每天至少攝取鈣質1000毫克、維生素D和蛋白質,多吃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

  每周至少3天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要擦防曬乳,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透過日曬幫助體內維生素D轉化,促進鈣質的吸收。

相關推薦

吃素真的能遠離高血壓嗎?有時候吃素的人比吃葷的人還要容易有高血壓,為什麼呢?讓Mary來告訴你~     國內素食者,因為常吃一些仿肉的豆類製品,容易攝取過多的油脂與鹽分。   與國外的生機素食不同,國內素食烹調方式常以炒或炸等方式,或者醃製食品,較不健康。 &nbs...

閱讀詳情 »

相信不少工作需要長期站立的朋友,會有足底筋膜炎的困擾,尤其起床時或站立太久時,腳踩出第一步就痛到受不了,到底足底筋膜炎該如何治療呢?     一般來說足底筋膜炎建議多休息並用濕熱敷。   腳底貼膠布或戴足弓支架、矯正墊,以及修改鞋子,破損的鞋子與鞋墊務必更換。 &nb...

閱讀詳情 »

脂肪肝是許多上班族都有的狀況,雖然可能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卻會引發許多嚴重的肝臟疾病,今天Mary就要跟大家說,哪些是脂肪肝的危險因子~     肥胖,攝取過多熱量無法消耗,脂肪囤積於脂肪組織與肝臟內。   大量喝酒易產生脂肪肝並惡化,甚至出現肝纖維化、肝癌。如...

閱讀詳情 »

尿毒症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長期憋尿或是腎臟功能出問題,都可能出現尿毒症,尿毒症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死亡,到底什麼是尿毒症呢?     腎臟是負責調節水份、電解質、酸鹼平衡的器官,也是製造荷爾蒙的一環。   當腎功能衰竭,無法排出水份、毒素、蛋白質消化後的產物時,便會出現尿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