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人髖骨骨折重創健康 4成再也無法行走

  老人家最怕跌倒摔跤,70歲的王奶奶在家中浴室滑倒,跌坐在地爬不起來,在家人攙扶下至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骨密度檢查結果為-3.0,嚴重骨質疏鬆,因跌倒碰撞而造成骨折。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宗樵指出,人體骨質密度約在35歲達到高峰,此後每年以0.5至1%速度逐漸流失;到了50歲流失速度更快,以每年1%至3%加速流失,停經女性由於荷爾蒙減少,流失速度也會加快。吳宗樵解釋,如果骨質流失過多,原本緊密強韌的骨骼變得中空疏鬆、脆弱,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台灣屬於「骨質疏鬆症」高流行率地區,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

  吳宗樵說明,骨鬆是沉默的殺手,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以致民眾忽略其嚴重性,如果步入中年之後,駝背或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莫名腰痠背痛或是輕微跌倒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徵兆。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體骨折或髖骨骨折,都會重創健康和生活品質,全民健康保險資料顯示,在髖骨骨折患者中,有4成無法自行走路,更有2成多於1年內死亡。以王奶奶為例,醫師先以手術固定髖部骨折,改善髖部疼痛,並叮囑她必須長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治療骨質疏鬆症,延緩骨質流失速度,避免下次骨折。

  為了避免發生骨折的遺憾,定期檢查骨密度、顧好骨本相當重要。吳宗樵說明,目前檢查骨質疏鬆有3種工具:(一)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可初估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二)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初步篩檢骨質密度;(三)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腰椎及髖骨。

  目前檢測骨質密度最標準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結果T值若大於-1代表骨質密度正常,小於-2.5則代表骨質疏鬆,應該預防跌倒,並改善飲食。吳宗樵建議,每天至少攝取鈣質1000毫克、維生素D和蛋白質,多吃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

  每周至少3天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要擦防曬乳,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透過日曬幫助體內維生素D轉化,促進鈣質的吸收。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劉宇軒 /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以每天千例的速度在增加,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居家照護的人數,已經大爆發,卻傳出有社區或大樓管委會出面阻擋外送員進入送餐的情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出面喊要罰!強調已經在跟法務單位研議相關措施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確診人數全台最多,連發居隔單都已經出現時間差,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0)日就透露第一線同仁接電話接到哭、打電話打到累,向中央喊話,盼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指揮官陳時中聽到之後,顯然很在乎,嫌在下午防疫記者會上說得還不夠清楚,記者會後,甚至人親自衝到記者室二度找上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本土疫情單日確診再創新高,民眾不禁人心惶惶,面對新冠輕症確診者迅速暴增,居家隔離你準備好了嗎?從居家隔離規定、居家照護環境、常備藥到申請社區「藥師送藥」5步驟,更包括了民眾最關心的防疫險到底理不理賠,《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最完整的「輕症確診居家照護」懶人包! 誰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單日突破2千例了,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8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外,指揮中心同時宣布,中重症也一口氣再多9人,分別新增8例中症病患以及1例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