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過動症與「好動」並不同  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失調為患病主因

不少孩童因體力充沛、活潑好動,被家長誤以為患有「過動症」。事實上,過動症與調皮搗蛋不能劃上等號。醫師提醒,經過充分的行為規範的教導和練習後,大部分孩童可以配合情境表現出合適的行為,例如:在操場上遊戲、跑步,在教室可以坐好聽老師說話,但如果是過動症的孩童則對於規範的遵循狀況不佳,有些需要透過藥物治療才能有效緩解症狀。除過動外,有些孩童同時有注意力的問題(或只有注意力的問題),這些症狀甚至持續至成人階段都會影響患者生活。

亞東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表示,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腦中「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不平衡有關,也跟腦部成熟較慢有關。較為嚴重的過動表現,在學齡前時期就開始會觀察到,尤其以男童為常見。至於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在幼童時間表現有時較不明顯,大多在國小階段被觀察到。此外,患者也可能衝動、躁動的行為。


每10人就有1人過動症?  成年後恐仍持續「注意力不足」

江惠綾醫師表示,以台灣的學齡兒童來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比例大約為8-9%左右,幾乎每10人就有1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大部分患者隨著年紀增長,過動症狀會變得輕微,到了成年階段,仍有一半的患者持續困擾於注意力的問題。

不過,過動症狀雖然可能隨著時間減緩,注意力不足卻有一定比例會持續到成年。江惠綾醫師舉例,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年人,在日常上班、求學時常有記憶力不佳、任務完成度不足等狀況,專注力甚至有時無法超過10分鐘。雖然患者有意識地想維持專注度,仍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有類似情況發生,建議可尋求精神科接受相關評估,及早改善分心狀況。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何治療?  不控制恐會衍生更多問題?

江惠綾醫師指出,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除了定期回診與服用藥物,父母、學校以及醫療單位,三方之間的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有些孩子的過動狀況是在教育現場才被察覺,因此,如何讓他們及早妥善接受治療,能夠在家庭、學校各種生活情境維持穩定表現,需要家長、學校與醫院共同努力。

江惠綾醫師提醒,若是過動症無法獲得有效控制,可能衍生為「對立反抗疾患」、「行為規範障礙症」等疾病,呈現出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易怒、侵略性變強,甚至產生肢體暴力行為。另外,也有研究顯示,過去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成年後得到憂鬱症的比例將比一般人更高。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良好睡眠加適當運動  改善過動症與注意力不足

江惠綾醫師建議過動症族群,平時維持適當運動以及夜間充足睡眠,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改善有幫助。醫師提醒,過動者患者睡眠不足,隔天上課時出現過動、不專心的狀況會更明顯。而適當運動對大部分的過動症患者,有提升專注能力的效益。透過生活作息與穩定治療,過動症患者的各項表現並不會遜色於正常人。

最後,江惠綾醫師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屬於管制處方用藥,必須透過醫師診斷處方開立,切勿透過來路不明的管道取得或濫用藥物。只要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尋求精神科協助。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應及早接受評估診斷,尋求正確的管道,讓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得到改善。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醫師提醒,不只懷孕期間要完全避免酒精,產後的哺乳媽媽也應儘量減少酒精攝取。(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寶寶健康發育,產後、產後最好避開「它」!台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佩穎就引用醫學研究,提醒孕媽咪們打破「坐月子用全酒料理補身」的觀念,強調剖腹產、自然產的媽...

閱讀詳情 »

夏日是登革熱的好發季節,全台民眾都應留心環境清潔、去除可能的積水容器,以慎防登革熱爆發。然而,若不慎感染登革熱,該如何治療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登革熱沒有疫苗可預防,也沒有特效藥可供治療,僅能採用支持性療法;然而,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以輕微症狀居多,只要及早就診,並遵照醫囑規律用藥,短...

閱讀詳情 »

▲炎炎夏日吃冰消暑,中醫師有些小提醒十分實用。(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序已經進入炎炎夏日,氣溫一路攀升,不少人已經開始吃冰消暑,但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提醒,寒性體質的人,建議選擇融化較慢的冰品,像是雪糕、聖代等,而且要慢慢吃,適度把握體內溫度平衡時間讓身體適應...

閱讀詳情 »

暑假將至,打算出遊又擔心暈車好掃興嗎?可試試這幾個防暈小撇步!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行前睡好睡飽、清淡飲食,行車途中盡量往前坐並保持車上空氣流通,並避免在車上閱讀書報、用手機,就可以減少暈車的情況囉!  暑假是出遊的好時機,但長途坐車總是頭昏想吐,有什麼方法可以不靠暈車藥也能防暈嗎?根據食藥署建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