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翁跌倒腦出血 依靠反轉劑順利救援

老翁跌倒腦出血 依靠反轉劑順利救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72歲的陳爺爺,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房顫動病況,他都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去年底,陳爺爺不慎跌倒,頭部撞擊地面,呈現意識不清現象,家人立即將他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持續在出血,還好陳爺爺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快速恢復凝血功能,經由投以反轉劑,10分鐘後抽血確認凝血功能恢復正常,便進行手術將血塊移除,術後隔日即轉入普通病房,目前復健狀況良好。 

恢復凝血功能速度 心房顫動患者急救成敗關鍵! 

收治陳爺爺的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蔡適吉醫師指出,過去為了預防中風,多採用傳統藥物華法林(warfarin),但出血風險較高、濃度控制不易、和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又多,且若需要恢復凝血功能則需注射維他命K、或輸血漿,恢復時間長,因此,現在多改以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亞洲人而言,比華法林減少了43%大出血及68%腦出血的風險。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守護心臟 專一反轉劑作後盾

蔡適吉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亞洲人而言,相對安全,同時在發生意外需要手術時,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因為有專一反轉劑,投藥後可以立即恢復凝血功能,降低患者意外失血死亡的風險,儼然成為心房顫動患者最關鍵的守備用藥,而且其藥的專一反轉劑已於五月一日通過健保給付,預估有數十萬心房顫動患者可受惠。

心房顫動易引發腦中風 死亡率高出常人二倍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說明,心房顫動依發生頻率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三類,但無論是哪一類,患 者因心跳頻率異常且不規則,血液可能會於心臟內流速減緩或滯留而形成血栓, 若血栓剝落順著血液流至腦部造成阻塞,就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比起同年齡的正常人死亡率高2倍、中風率高5倍,且心臟衰竭、失智以及住院率等也高出許多,但有高達75%的患者卻幾乎沒有症狀,察覺不易。 

每日測量血壓與心跳 血壓數值差異10以上速就醫

因此,黃瑞仁院長建議,民眾可透過每日測量血壓與心跳來檢測,若手邊僅有血壓機,則可透過短時間內測量三次血壓,當血壓數值差異超過10以上,及平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時,應盡速諮詢心臟科醫師,切勿忽視罹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9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男性年長者大多數伴隨著夜尿困擾,經常是攝護腺肥大導致,日本寓教NHK節目《ガッテン!》中介紹另1個可能原因,白天或日常活動時,身體水分可能會堆積在小腿腓腸肌(小腿肌),晚上睡覺平躺時,水分慢慢回到全身,血液水分增加腎臟就必須過濾排出尿液,也就讓睡覺時上廁所的次數增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苗及藥物開發順利,根據外電報導指出,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針對預防和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進行以抗體為基礎的雞尾酒療法試驗。該藥廠為全球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競賽的領先者。 從微軟「新冠肺炎疫情追蹤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骨轉移是指癌細胞透過血液從原發器官轉移到骨骼,發生骨轉移後,癌友可能因脊椎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面臨臥病在床、癱瘓等困境。義大癌治療醫院特別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系列活動,期許透過互動式遊戲,讓民眾輕鬆認識骨轉移的衛教知識,以利癌友及其親友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彰化報導】42歲企業第二代接班人張庭維,由於先天遺傳因素導致咬合不正,年輕時經常僅靠臼齒咀嚼就將食物囫圇吞下肚,邁入中壯年後因長期消化系統不適、甚至脹氣治不好,才發現原因竟出自「戽斗」,經歷2年波折的求醫過程,終於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外科醫師蘇竣揚主任、齒顎矯正科醫師李慈心教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