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戰勝子宮內膜異位症 開啟好孕幸福未來

戰勝子宮內膜異位症 開啟好孕幸福未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六月的新娘洋溢著幸福氣息,與新郎步入禮堂的同時,也象徵未來將邁入生兒育女的家庭生活;但是你知道嗎?據統計,國內夫妻不孕症比例約10至15%,其中三分之一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導致。而對於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要如何治療才能順利懷孕生子呢?

續發性經痛應當心 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復發率高達五成

中華民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秘書長、台北長庚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明揚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因眾說紛紜,最被廣為接受的論點,是因逆流的經血跑到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而形成,若堆積在卵巢內稱為「巧克力囊腫」,在子宮肌肉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都可能導致不孕。此外,若從小就有經痛,過20歲之後仍持續經痛者,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應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黃則立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慢性疾病,可藉手術改善疼痛,但術後五年復發率高達50%,必須搭配長期藥物使用以預防復發。他曾收治一名四年前開過巧克力囊腫手術的40歲女性,因復發經痛難耐求醫,考量到患者未來想生育而不適合再開刀破壞卵巢,便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治療約三個月後,經痛顯著改善,原本6.5公分的囊腫也縮小至3公分左右,目前患者仍持續服藥中,病情控制良好。

免動刀治療新思維 長期用藥控制踢開懷孕絆腳石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一定要開刀?」張明揚醫師指出,若是臨床檢查後症狀不嚴重、卵巢無巧克力囊腫或囊腫大小5公分以下者,可採長期的藥物治療,改善疼痛、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生長。除了過去常用的停經針劑藥物,並可選擇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由於口服用藥方便且安全性高,也較無更年期症狀、雄性化等副作用,更適合長期使用。

黃則立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至45歲女性族群,如出現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甚至有不孕的困擾,應儘早就醫檢查與治療。有生育計畫者,只要按部就班接受治療、加速懷孕,並定期追蹤,子宮內膜異位症將不再是生育路上的絆腳石。

為幫助民眾進一步瞭解此疾病,中華民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定期舉辦保健座談會,宣傳正確衛教知識,給予想孕、深受病症困擾的女性朋友們最大支持與協助。有興趣者可至中華民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網站報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9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表皮良性瘤,不必太擔心。整形外科醫師林治邦指出,臨床上,常見的像是表皮腫瘤以及皮下腫瘤,其中皮下腫瘤又以脂肪瘤和粉瘤最為主,通常皮膚外觀呈現正常或僅略微隆起,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醫師都能透過外觀和觸診後直接診斷,不需額外再做檢查。脂肪瘤與肥胖無關聯 多好發四肢軀幹脂肪瘤主...

閱讀詳情 »

動不動就覺得頭頸痠痛、僵硬?受到生活型態影響,現代人每天都離不開電腦、手機,加上姿勢不良,長期下來便容易導致頸項僵硬、卡卡的問題找上門!雖然明知不當使用3C產品是引發上述不適的罪魁禍首,但要完全戒除、不碰,實屬不易,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能輔助改善嗎?且聽日本專業指壓師怎麼說! 別小看頭部疲勞問題 過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8歲李姓男子,日前發現右邊脖子出現了一個腫塊,原本不以為意,但隨著腫塊持續擴大如鵪鶉蛋,直到十月原本從事洗車工作的他,有天突然發現自己雙手麻而且腳無法使力,家人趕緊帶他就醫。收治患者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林柏君醫師(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李男罹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手肘痠痛困擾嗎,即使看過西醫甚至做過復健,依舊無法完全痊癒,這屬於高勞度勞力工作者或運動者常見的勞動及運動損傷,西醫又稱肱骨上髁炎,也就是中醫所稱的肘勞;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指出,依照疼痛部位又分肱骨外側上髁炎及肱骨內側上髁炎,臨床上常見以網球肘及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