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後暈眩 不是梅尼爾氏症

耳鳴後暈眩 不是梅尼爾氏症

一名27歲女性數年來,飽受「陣發性的暈眩」之苦。每當暈眩發作前,左耳會先聽到嘰嘰叫的聲音大約兩天,彷彿耳邊就停著一隻蟬。然後就會在某種狀況下,突然發作暈眩;接著數小時,都會感到周遭在旋轉、噁心、嘔吐,幾乎無法站立。但奇怪的是,左耳居然不再嘰嘰叫,彷彿那隻蟬突然飛走了。

提到暈眩及耳鳴常讓人想到「梅尼爾氏症」,但典型的「梅尼爾氏症」是暈眩和耳鳴同時發作,且在暈眩發作過後,擾人的耳鳴還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拉莫爾葉茲症」其實類似「梅尼爾氏症」,一樣都跟內耳水腫有關,但較為良性,因其不太會殘留擾人的耳鳴。主要是聯結內耳耳蝸和半規管間的窄窄通道發生了阻塞,影響到耳蝸內的淋巴液迴流;耳蝸內壓力增大時,會壓迫聽毛細胞造成耳鳴,當壓力增大到一個臨界點時,就會突然衝開那窄窄的通道,把內淋巴液的壓力釋放到半規管內;當暈眩發作時,耳鳴就立刻消失了。

診斷此症最準確的方法,莫過於在耳鳴發作時,持續追蹤聽力狀態,並觀察是否會出現暈眩,而腦波、超音波、電腦斷層和磁振造影均無法診斷此病。

偏頭痛體質、過度勞累、吃太鹹、飲酒或感冒都會誘發此病,但必須跟急性耳咽管功能不良和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分別。急性耳咽管功能不良往往合併鼻塞及流鼻水,患側耳膜會呈現凹陷,治療為口服抗組織胺;突發性耳聾在發作時,也會接連出現耳鳴、聽障和暈眩,但必須在黃金時間(3日)內給予靜脈注射或口服副腎皮質素,以免造成永久的失聰。

建議這類患者須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飲食宜清淡,避免鹽或酒;須避免噪音,以免加重耳蝸的傷害;若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時,也應好好控制。當然,突然發作耳鳴時,宜正確就醫。

耳鳴後暈眩 不是梅尼爾氏症耳鳴後暈眩 不是梅尼爾氏症

相關推薦

坊間常說:「喝普洱茶可消脂解膩」,近來中興大學研究發現,普洱茶中萃取可抑制胰脂解酵素分泌的「普洱消脂素」,能讓脂肪不被分解吸收,且可直接排出體外,的確有抑制脂肪被吸收,進而有輔助減肥的效果。中醫師提醒,喝普洱茶有一些禁忌要注意,才不會造成心悸、頭疼、胃部不適等「茶醉」現象。並且推荐一道加入普洱茶,幫...

閱讀詳情 »

台灣是近視王國,兒童近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孩童睡眠不足,近視風險增加9倍。醫師指出,除了均衡飲食、多參與戶外活動外,充足的睡眠更是防治兒童近視的重要方法之一,三者缺一不可。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智慧型手機儼然已成為兒童近視的隱形殺手。 維持充足睡眠 降低近視風險 依據國民健康署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8歲的莊先生,其菸齡20多年,因自認身體是鐵牛一族,30年以上沒踏進醫院過,但半年前開始出現有喘、胸悶痛的症狀,不過休息一下後就會恢復,所以沒就醫。3個月前,突然劇烈胸痛,被送至醫院時已呈休克狀態,經緊急心導管檢查發現,其左迴旋支急性完全阻塞、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阻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智是許多人擔心的疾病,而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要做好預防失智,大腦運動不可少。為向社會大眾推廣失智症預防議題,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除發表國人對於失智症認識不足之問卷調查結果,更說明一般人常做的休閒活動,在國際期刊文獻中,都能找到預防失智實證有效的證據。預防勝於治療 飲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