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本土研究:年輕族群長期耳鳴,未來腦瘤風險高

耳鳴不是病,年輕人若輕忽,小心隱藏腦瘤風險。根據本土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年輕族群若長期耳鳴,容易增加未來罹患腦瘤的機會。醫師提醒,耳鳴不一定是老化的代表,若年輕族群患有長期耳鳴,就要小心可能是腦瘤的早期徵兆,千萬不可忽視。

耳鳴本土研究:年輕族群長期耳鳴,未來腦瘤風險高

黃俊豪醫師(圖中)強調,年輕族群,若長期耳鳴,容易增加未來腦瘤的機會。(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這項本土研究是由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黃俊豪醫師研究團隊負責,研究對象是以國內20至50歲,年輕與中年族群;案例是從中選取15,819位耳鳴患者,沒有耳鳴的對照組63276人,交叉比對進行分析。

年輕耳鳴患者 未來罹患腦瘤風險高

同時根據健保資料庫追蹤12年,分析後發現,年輕耳鳴患者未來罹患良性腦瘤的機會,是沒有耳鳴這群人的1.65倍,而罹患惡性腫瘤的機會則是1.66倍。此研究成果,去年底已獲國際知名期刊《神經流行病學》(Neuroepidemiology)刊登。

研究也發現,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睡眠障礙、菸酒、癲癇及電磁波等,雖然50歲以上的中壯族群,因聽力退化所造成的耳鳴很常見,跟腦瘤的關係比較低,但年輕人鮮少聽力退化,一旦發生耳鳴,就要小心可能是腦瘤的早期徵兆。

耳鳴本土研究:年輕族群長期耳鳴,未來腦瘤風險高

耳鳴不是病,而是一救命警訊。單側耳鳴若是超過1周以上沒好,最好到醫院仔細檢查。

單側耳鳴 隱藏3疾病

黃俊豪醫師強調,耳鳴多半被視為一種症狀,可能是許多疾病或狀況所引起。但如果有以下3種特徵,要格外小心,它可能是一些危險疾病的警訊,應就醫檢查。尤其要特別注意單側耳鳴,因為許多危險疾病如:鼻咽癌、聽神經瘤等,都會有單側耳鳴的症狀。

1.最近幾個月到2.3年才發生的耳鳴。

2.耳鳴持續且愈來愈大聲。

3.單側的耳鳴。

耳鳴是救命警訊 勿迷信偏方

另外,耳鳴不是病,而是一救命警訊。以往研究認為,年輕人耳鳴問題常與腦內血管瘤有關,而腦部的血管瘤通常造成出血性腦中風與猝死,但大林慈濟醫院研究發現,年輕人的耳鳴,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機會也很高。

醫師也提醒,耳鳴是一個複雜的疾病,症狀非常多樣化,需透過詳細的問診,加上一些耳科、聽力學、平衡功能、影像學等檢查,醫師才能找到病患耳鳴的確切病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提醒有耳鳴的民眾,不必太過恐慌,或是迷信偏方,建議若是超過1周以上沒好,最好到醫院仔細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另外,針對「慢性神經性耳鳴」,利用整合性的耳鳴舒緩治療,可大幅改善長期耳鳴症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689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病例,個案為居住在南部的53歲男性,職業為卡車司機,經常往來北部與南部縣市,三餐以外食為主,衛生機關正進行飲食相關調查,以了解可能的感染來源。其同住家屬3人目前都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採集家屬的檢體送驗,並指導居家環境消毒。根據疾管署疫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保障校園師生、家長及一般民眾不吸二手菸,營造學校周邊人行道成為清新無菸的環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公告松山區民生國小周邊人行道自5月31日起全面禁止吸菸,違者可處新台幣2000至1萬元罰鍰。累計目前台北市共有21個學校周邊為無菸人行道。台北市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聯合國公布的2013年世界毒品報告顯示,全球15-64歲人口中,約有3.6-6.9%(1.67-3.15億人)有藥物濫用問題,且最氾濫的毒品為大麻,接著是安非他命,其餘還有古柯鹼、鴉片類與海洛因等。顯見毒品防制工作需全球各界一起共同推動。台灣毒品危害防制業務由行政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01年約有153萬人是因開放性傷口及血管損傷而就醫,不少患者的傷口出院後都得自行換藥,但到底該怎麼處理呢?醫師指出,很多人對於傷口處理的程序及保護傷口的概念,常抱有許多錯誤迷思;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用優碘消毒」了!振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綱華表示,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