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力減退與高燒不退 恐是「肉芽腫性血管炎」發作

聽力減退與高燒不退 恐是「肉芽腫性血管炎」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3歲的家庭主婦陳太太,平日身體健康,去年6月開始出現雙側聽力逐漸減退現象,在耳鼻喉科診所就診,醫師檢查發現其兩側中耳都有積水現象,推測積水造成聽力減退,因此給予中耳積水抽取及藥物治療,聽力一度獲得改善。後來又再次發現聽力減退,進一步就醫檢查發現中耳積水復發。因為反覆中耳積水,陳太太聽力雖經處置,但仍無顯著改善。

「肉芽腫性血管炎」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成大醫院一般內科林峻宇醫師表示,肉芽腫性血管炎,原稱為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屬全身自體免疫性疾病,會造成全身多處小動脈、靜脈及微血管之管壁發炎,常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腎臟。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組織的肉芽腫性炎症開始,繼而進展為血管的彌漫性壞死性肉芽腫性炎症。臨床常表現為鼻和副鼻竇炎、肺病變和進行性腎功能衰竭。

林峻宇醫師說,未經治療的肉芽腫性血管炎致死率可高達90%以上,經免疫抑制劑治療後,肉芽腫性血管炎的預後明顯改善。肉芽腫性血管炎臨床表現多樣,各器官皆有可能受到影響,但最常侵犯3個部位:上呼吸道、肺臟和腎臟。

中耳積水持續 發燒症狀加重

在發現中耳積水後2個月,陳太太開始出現每天發燒現象,伴隨全身倦怠及食慾減退,以及鼻腔分泌物增多,醫師診斷為鼻竇炎而投予抗生素治療,但大量鼻腔分泌物及發燒之症狀仍未改善,隨後又出現雙下肢麻木無力、無法行走之狀況。因此轉至成大醫院求診。經安排住院檢查,發現她有白血球明顯偏高及C反應蛋白等發炎指數上升,血色素降低,而肝腎功能正常,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顯示左下肺葉有一約3公分大小之腫塊。由於持續高燒不退及多器官病變,推測可能皆因血管炎而起。

改善發炎症狀 投以免疫調節藥品

林峻宇醫師指出,抽血檢驗發現,陳太太的ANCA抗體價數明顯升高,左肺腫塊的病理報告顯示有肉芽腫形成,而因鼻竇炎症狀所做的頭部磁振造影檢查顯示,她的4個鼻竇腔皆出現鼻竇黏膜增厚、液體堆積及息肉形成,因此確診為「肉芽腫性血管炎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經投予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治療,病人發燒的問題立刻改善,發炎指數也降至正常水準,下肢麻木無力也顯著改善。目前病人於門診規則服藥追蹤,已不須再使用輪椅。

林峻宇醫師表示,民眾如果出現反覆發燒卻找不到原因、一直治不好的鼻竇炎或中耳炎,或是全身多個器官同時出現異常,很有可能是血管炎的表徵,應及早至醫院就診,若能早期確定診斷、早期給予正確的治療,可以獲得顯著改善。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9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自殺,每1人自殺會影響周遭的6位親友,國內平均每年約有3、4千人因自殺身亡,推估每年將增加2至3萬人飽受心靈煎熬;最新研究數據更顯示,自殺者親友自殺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出80至300%。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李明濱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由於腎臟腫瘤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倘若幸運在早期就發現,醫師多半會建議進行部分腎臟切除術。然而因手術難度高,患者會面臨整個腎臟必須摘除的危機、甚至危及生命。所幸目前已有達文西機械手臂,能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今年45歲的李先生,半年前因胃潰瘍到腸胃內科檢查,赫然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桃園每天約有18人被診斷罹患口腔癌,而口腔癌為男性癌症死亡率第4位;有鑑於此,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推出最新穎的口腔黏膜篩檢服務,由專業醫療團隊到網咖辦理口腔黏膜檢查,幫助民眾有效遠離口腔癌。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指出,檳榔、菸、酒是誘發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而嚼食檳榔者合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