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損加速大腦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45歲以上把握聽力篩檢

聽損加速大腦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45歲以上把握聽力篩檢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家裡老人家看電視時,音量越開越大。開水沸騰,聽不到氣笛聲。許多老人家都有聽損問題,醫師提醒,聽損是造成失智的主因,民眾務必注意聽力問題,建議45歲起定期篩檢聽力,降低失智風險,開心迎接人生下半場。


聽損加速大腦退化 是失智症排名第1的主因


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2017年報告發現,在失智症9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1的是45歲到65歲的聽力受損,佔9%,其次為抽菸5%、憂鬱症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研究指出,聽損者日後罹患失智風險高達一般人5倍,主要是因為聽力障礙會造成人際溝通不良,久而久之,難以和外界接觸互動,進而加速大腦皮質萎縮,增加吃不好、睡不好、憂鬱及失智等風險。


忍到退休才就醫 小心錯失黃金治療時期


長庚醫院林口總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陳錦國表示,門診發現,45歲後的中壯年族群若覺耳鳴或是聽力受損,就診意願不高,因為擔心戴上助聽器可能危及自尊、自信,因此,許多人忍到退休,才面對聽力異常,但都已是中重度聽損。


「聽損是不可逆的!」陳錦國表示,若發生突發性耳鳴或失聰,要把握黃金治療期1周。步入中年之後,每2年應至醫療院所接受聽力篩檢,以及透過耳鏡檢查耳膜與中耳。


此外,平日應該飲食均衡,避免熬夜,以及減少長時間使用耳機,且使用耳機時,音量不要開太大。


華科慈善基金會與桃園市府合作 協助民眾聽力篩檢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如果自覺聽力變差,或聽不清楚的辨音問題,務必積極就醫,才能有效預防失智,與人保持良好互動,享受晚年的健康生活。


為讓民眾重視聽力的重要性,華科慈善基金會與桃園市政府在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內打造「聽覺健康照顧服務中心」,採一站式服務,另透過聽力車深入各據點,協助民眾篩檢聽力。


林龍森指出,聽力車下鄉服務時,將會推廣兩種最新居家簡易聽篩「耳語、手指聽篩測試」,是否聽得到手指摩擦聲音,及耳語辨識正確度,初步分辨是否聽力不佳。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增生療法幫助縮短恢復期
▸天氣轉涼手腳冰冷、痠麻 恐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惹的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每18分鐘就有1人中風,且每年約3萬人腦中風,其中每10位腦中風患者中,就有兩位長期癱瘓臥床,也成為家庭照護上的沈重負擔;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戴龍偉指出,目前能採以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以改善患者症狀,這也是透過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復健科蔡泊意主任曾公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在日內瓦記者會上,指稱台灣過去長達三個月對他個人的人身攻擊與死亡威脅,更直指自己遭受「種族歧視」。除總統和外交部的官方迅速回覆外,醫界組織台灣世衛外交協會常務理事盧道揚醫師和青年代表林薇皆發表回應。林薇更以全英文影音說出自已的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由於沒有專門藥物,讓治療相當棘手困難,許多免疫力不佳的病患重病死亡。中研院與科技部在經費贊助下組成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的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又稱3C-like protease)抑制劑,未來有機會發展成新冠肺炎藥物,拯救全球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19年底,新冠肺炎從武漢開始蔓延,短短三個月間,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持續面對新冠肺炎的挑戰,現階段更要留意避免爆發大型社區感染。老年人免疫系統較弱 「平、常、心、轉、動」助防疫到目前為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