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肌瘤?腫瘤? 女性都該懂的藥物、手術選擇

▲面對婦科疾病長了不該長的東西,常叫女性頭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了不該長的東西,怎麼辦?不少女性都有婦科的困擾,從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對怎麼處理「它」才好,往往感到迷惘,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立展表示,目前針對婦科良性疾病的治療,大體上可分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則是手術治療,想要擺脫困擾,接受專業診斷與評估相當重要。

以子宮肌瘤為例,林立展說,目前有新型的藥物,藉由調控黃體激素受體可達到抑制子宮肌瘤生長的目的,甚至可以將其體積縮小;不過,如果肌瘤體積太大,或位置壓迫到子宮腔、膀胱、直腸,導致經血過多、頻尿、漏尿、便秘、貧血、下腹腫脹等症狀,這時藥物治療效果可能不是那麼理想、即時,就可考慮手術方式。

林立展指出,一般婦科手術分兩種,傳統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因為傷口大,術後疼痛,傷口照顧不易,加上恢復慢、住院天數長等問題,已漸漸式微,目前大多數良性的婦科腫瘤皆可由腹腔鏡手術完成。

相較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僅需住院2到3天,且大多數在一周內可恢復正常生活,傷口小、恢復快、併發症減低,因此已經是目前婦產科手術的主流。

林立展說,隨著科技進步,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進化到「單孔」腹腔鏡手術,僅需在上腹部打開一個約2公分傷口就可以,不過,而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以腹腔鏡、或是單孔腹腔鏡來手術,若腫瘤體積過於龐大,或是腹腔沾黏嚴重、有癌症疑慮,就不適合以腹腔鏡手術來處理,需考慮以傳統手術治療。

腹腔鏡手術雖好,林立展提醒,但技術門檻高,因此醫師必須有良好的技術與經驗,方能事半功倍,而且術前的診斷與評估相當重要,否則反而增加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徒增手術的風險。需不需要自費也是一大考量。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國內首家「老人醫院」成大老人醫院10月22日舉行動土典禮,由總統親臨主持,並期許具有更專業、更周全完整、結合智慧科技與醫療等示範意義「老人醫院」,未來也會成為國內其他地方打造老人醫院計畫的重要參考,一起照顧好「咱的老大人」。 全名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老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8歲的張小弟弟,2歲開始生長曲線表都在10%以下,長期在小兒新陳代謝科就診。後來因為有暴牙到兒童牙科求診,檢查後發現有口呼吸症狀,醫師協助裝置肌肉功能矯正裝置。期間又因為仍有打呼情況轉診到耳鼻喉科,發現其實呼吸道堵塞的地方是在鼻腔,使用鼻噴劑之後效果改善打呼,咬合情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脹、消化不良,不少人習慣自行買成藥來吃,但手邊若吃到這款藥,快拿去退!食藥署今(22)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大法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進口的「漢生萃暢胃顆粒」,日本原廠發現讓藥品成「顆粒狀」的賦形劑於製造時添加量不足,必須全面回收,但進口8萬5990盒,已經賣出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