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腱縫合手術 術後復健是復原關鍵

肌腱縫合手術 術後復健是復原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3歲男性,在工廠工作時,前臂不慎遭機具割傷,緊急就醫後確診為筋腱斷裂,醫師馬上進行肌腱縫合手術,且術後幾天,透過訂製手部動態副木協助被動動作,配合復健療程,三個月後已恢復八成;大千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劉少政指出,肌腱縫合手術後,最關鍵就是術後照護和復健,才能避免關節僵硬以及傷口沾黏。

配合復健治療 降低後遺症發生

接受肌腱縫合手術的患者,容易有手指動作的障礙、肌力及關節活動度下降等後遺症;劉少政主任說,這時若長期不活動,就會有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症狀出現,因此經由醫師判定情況穩定後,建議應盡早配戴動態副木進行被動動作,且配合復健治療,才能減少後遺症發生。

肌腱縫合復健三階段 幫助患者恢復生活

劉少政主任進一步說明,肌腱縫合復健分成三階段,首先手術後三至五天,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製作動態副木;若合適則可透過動態副木,進行被動動作訓練,幫助減少肌腱斷裂風險;術後三星期後,則可開始進行物理及職能治療。基本上這時期復健時間不會太長,且會以基本的動作訓練和肌肉按摩為主。

復健循序漸進 避免操之過急反傷身

直到復健兩個月後,這時患者肌腱縫合較穩定,就可漸漸加入更多肌力訓練,尤其關節活動度部分,可加入拉筋治療,有助於患者恢復原狀;劉少政主任提醒,只要患者積極配合復健團隊的治療,且加強復健運動,就能增加肌肉和關節活動度,盡快恢復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72歲的何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且有酗酒習慣,平時身體無任何狀況,近日被發現倒在防火巷,右側肢體無力,無法言語也聽不懂別人說話,眼睛一直往左側看,緊急送往柳營奇美醫院急診,經頭部電腦斷層掃描,評估中風症狀嚴重度超過血栓溶解劑可施打的範圍,但可進行動脈取栓,故轉至奇美醫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好不容易開始重訓了,怎麼腳血管硬化得更嚴重?」一位68歲張董事長,在聽醫師分析血管彈性檢測數據時,有了這樣的疑惑。   張董長期處於決策管理的靜態工作,血管彈性狀況一直以來都維持在1500至1600cm/s的最高狀態,但最近動脈硬化檢查卻發現數據居然飆高到...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葉黃素在保護人體腦部、眼睛和心臟功能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女性懷孕後更要加強補充!可選擇具黃金比例的游離型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以及可信賴的產品來源,提供母體足夠的營養,幫助胎兒生長發育。   媽媽在孕期或產後坐月子時,常因為身體因素不便出門,用看平板電腦、滑手機打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