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腱縫合手術 術後復健是復原關鍵

肌腱縫合手術 術後復健是復原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3歲男性,在工廠工作時,前臂不慎遭機具割傷,緊急就醫後確診為筋腱斷裂,醫師馬上進行肌腱縫合手術,且術後幾天,透過訂製手部動態副木協助被動動作,配合復健療程,三個月後已恢復八成;大千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劉少政指出,肌腱縫合手術後,最關鍵就是術後照護和復健,才能避免關節僵硬以及傷口沾黏。

配合復健治療 降低後遺症發生

接受肌腱縫合手術的患者,容易有手指動作的障礙、肌力及關節活動度下降等後遺症;劉少政主任說,這時若長期不活動,就會有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症狀出現,因此經由醫師判定情況穩定後,建議應盡早配戴動態副木進行被動動作,且配合復健治療,才能減少後遺症發生。

肌腱縫合復健三階段 幫助患者恢復生活

劉少政主任進一步說明,肌腱縫合復健分成三階段,首先手術後三至五天,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製作動態副木;若合適則可透過動態副木,進行被動動作訓練,幫助減少肌腱斷裂風險;術後三星期後,則可開始進行物理及職能治療。基本上這時期復健時間不會太長,且會以基本的動作訓練和肌肉按摩為主。

復健循序漸進 避免操之過急反傷身

直到復健兩個月後,這時患者肌腱縫合較穩定,就可漸漸加入更多肌力訓練,尤其關節活動度部分,可加入拉筋治療,有助於患者恢復原狀;劉少政主任提醒,只要患者積極配合復健團隊的治療,且加強復健運動,就能增加肌肉和關節活動度,盡快恢復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愈感興趣的事學習的效果就愈好,這是為什麼多數人功課不好的原因。不過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當人們表達出對某些事物有好奇心時,大腦的記憶功能會有所提昇,甚至會讓不相關的其他記憶效果也連帶提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大腦記憶功能研究員 Matthias Gruber,跟他的團隊引導受試者在 MRI 磁振造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有些民眾會想透過電波拉皮的方式,達到抗老化、緊緻皮膚的效果;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栗伃指出,電波拉皮就是利用高頻無線電波對皮膚產生水分子摩擦,因為穿透力較強,當轉換成熱能時,就能刺激自體膠原蛋白形成。傳統的電波拉皮,多用出針式的探頭,也就是直接插入皮膚內,儘管效果很好,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出現壓力症候群,造成身體不適,可能會導致體骨骼肌、免疫系統、荷爾蒙系統以及自律神經系統等功能失調。為解決現代人因繁忙,造成就醫不便狀況,奇美醫學中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表「穿戴式指溫測量應用程式」,只要下載APP「情緒e指環」,就能透過程式中的錄音...

閱讀詳情 »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 ​​眾人聞之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