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炎是肝臟崩壞元凶!張睿欣醫師:找回無毒肝臟 先拒絕共用這些東西

肝炎是肝臟崩壞元凶!張睿欣醫師:找回無毒肝臟 先拒絕共用這些東西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人都聞肝癌、肝硬化色變,然而肝臟沒有痛覺,往往出問題時已經非常嚴重了。如何提早發現,早期診斷是個很困難的課題。每日健康今日特別訪問到國泰醫院的張睿欣醫師幫我們解說,面對肝臟問題,要注意什麼?

肝臟最大的問題還是肝炎

無論是肝癌還是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還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病毒性肝炎,又以B肝和C肝最大宗,傳染途徑主要是血液和體液傳染。盡量不要共用牙刷、針頭、刮鬍刀,性行為的時候也盡量帶保險套。因為一般人多半很難察覺自己有慢性肝炎,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是很必要的。因為感染初期多半不會有症狀,只有依賴抽血檢測B肝和C肝病毒的抗原與抗體。還有利用超音波查看肝臟的情形。這兩種缺一不可,因此張睿欣醫師建議,定期就需要做個健康檢查抽血、照超音波。畢竟這兩種檢查都不具侵入性,其實常做應該是可以鼓勵的。

何時該進行檢查

至於什麼年齡應該要進行檢查呢?張睿欣醫師認為年齡跟肝臟疾病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最耗年輕時就要進行檢查。如果確定感染病毒性肝炎,更是3個月到六個月進行一次抽血和超音波追蹤。脂肪肝更是六個月要進行一次追蹤。除此之外有家族史的,即使沒有慢性肝炎感染,也要每年進行追蹤。

張睿欣醫師強調,肝臟的疾病變化有三部曲,從肝慢性發炎、到肝硬化、最後久了產生肝癌。因此要保肝,最重要還是要從預防發炎開始。根據統計,目前仍然以病毒感染的患者占最大宗。除此之外,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則是肥胖,因此將體重減下來,避免脂肪肝形成,也是肝臟的保健相當重要的一環。 

膽囊問題的原因與肝臟類似

照顧肝臟的方式其實也是同時照顧了膽。膽管癌發生的原因與肝癌發生的原因相當類似,都是由於肝臟長期發炎與硬化造成的。而膽結石的最大好發族群,就是肥胖的族群。跟腎臟與膀胱的結石不同,膽囊的結石多半是因為膽固醇造成的,所以減重,避免脂肪肝的發生,同時也是避免膽結石的重要方法。

排毒有用嗎?

因為肝臟負擔了排除毒素與代謝的重要功能,而網路上有各種說法說肝臟累積很多毒素,需要排毒,但這類的說法有依據嗎?張睿欣醫師認為要保養肝臟除了減重;避免感染,也盡量少吃藥品和保健食品,吃這類食物很容易造成肝臟負擔。也要少吃發霉的食物,黴菌內含的黃麴毒素也是肝臟的敵人。因此,盡量多吃新鮮的食物,肉類也盡量煮熟,才能避免細菌毒素的影響。


延伸閱讀

熬夜+飲食不均,「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找上門,「六大肝病癥狀」一秒檢測你的肝黑了沒?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圖)大家可能看過以下這篇文章,注意!請一定要看到最後! 如何“餓死”身體中的癌細胞?全球聞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之癌症研究報導. 癌症病人60%是嚇死的,20%是亂用藥而死,20%有好的心態和科學治療而生存。望大家無論遇到什麼病都不要恐懼,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據相關...

閱讀詳情 »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發現,出生月份決定了你是否容易生病,7月份和10月份出生的孩子得哮喘的幾率最大;3月份出生的人心臟最容易出問題;而11月份出生的人容易得支氣管炎。出生月份和生病之間真的能扯上關係嗎? 對「出生月份決定生病」的報導,來自新浪微博 這裡提到的研究確實存在,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了《美國醫學...

閱讀詳情 »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作物、轉基因牲畜、轉基因疫苗等相繼出現,現在,科學家們又研製出了能夠檢測腫瘤的轉基因細菌。小鼠口服這種轉基因大腸桿菌後,細菌會經由腸道吸收進入肝臟,如果小鼠的肝臟內存在轉移瘤,細菌就會開始大量繁殖並產生螢光素(luciferin);最終,螢光素會隨小鼠的尿液排出體外...

閱讀詳情 »

俄羅斯有位5歲小女孩,她一出生心臟就長在胸腔外面,因此又被稱為「天使之心」。她四處尋求醫師的診治,最後波士頓的兒童醫院同意為她進行手術治療。 這位名叫Virsaviya Bathsheba的小女孩,出生時,心臟就長在胸腔外面。因為情況過於罕見,因此在尋求治療時,遭到許多醫師的拒絕。最後,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