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炎是肝臟崩壞元凶!張睿欣醫師:找回無毒肝臟 先拒絕共用這些東西

肝炎是肝臟崩壞元凶!張睿欣醫師:找回無毒肝臟 先拒絕共用這些東西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人都聞肝癌、肝硬化色變,然而肝臟沒有痛覺,往往出問題時已經非常嚴重了。如何提早發現,早期診斷是個很困難的課題。每日健康今日特別訪問到國泰醫院的張睿欣醫師幫我們解說,面對肝臟問題,要注意什麼?

肝臟最大的問題還是肝炎

無論是肝癌還是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還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病毒性肝炎,又以B肝和C肝最大宗,傳染途徑主要是血液和體液傳染。盡量不要共用牙刷、針頭、刮鬍刀,性行為的時候也盡量帶保險套。因為一般人多半很難察覺自己有慢性肝炎,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是很必要的。因為感染初期多半不會有症狀,只有依賴抽血檢測B肝和C肝病毒的抗原與抗體。還有利用超音波查看肝臟的情形。這兩種缺一不可,因此張睿欣醫師建議,定期就需要做個健康檢查抽血、照超音波。畢竟這兩種檢查都不具侵入性,其實常做應該是可以鼓勵的。

何時該進行檢查

至於什麼年齡應該要進行檢查呢?張睿欣醫師認為年齡跟肝臟疾病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最耗年輕時就要進行檢查。如果確定感染病毒性肝炎,更是3個月到六個月進行一次抽血和超音波追蹤。脂肪肝更是六個月要進行一次追蹤。除此之外有家族史的,即使沒有慢性肝炎感染,也要每年進行追蹤。

張睿欣醫師強調,肝臟的疾病變化有三部曲,從肝慢性發炎、到肝硬化、最後久了產生肝癌。因此要保肝,最重要還是要從預防發炎開始。根據統計,目前仍然以病毒感染的患者占最大宗。除此之外,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則是肥胖,因此將體重減下來,避免脂肪肝形成,也是肝臟的保健相當重要的一環。 

膽囊問題的原因與肝臟類似

照顧肝臟的方式其實也是同時照顧了膽。膽管癌發生的原因與肝癌發生的原因相當類似,都是由於肝臟長期發炎與硬化造成的。而膽結石的最大好發族群,就是肥胖的族群。跟腎臟與膀胱的結石不同,膽囊的結石多半是因為膽固醇造成的,所以減重,避免脂肪肝的發生,同時也是避免膽結石的重要方法。

排毒有用嗎?

因為肝臟負擔了排除毒素與代謝的重要功能,而網路上有各種說法說肝臟累積很多毒素,需要排毒,但這類的說法有依據嗎?張睿欣醫師認為要保養肝臟除了減重;避免感染,也盡量少吃藥品和保健食品,吃這類食物很容易造成肝臟負擔。也要少吃發霉的食物,黴菌內含的黃麴毒素也是肝臟的敵人。因此,盡量多吃新鮮的食物,肉類也盡量煮熟,才能避免細菌毒素的影響。


延伸閱讀

熬夜+飲食不均,「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找上門,「六大肝病癥狀」一秒檢測你的肝黑了沒?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為了拯救地球的糧食供給,讓地球在2050年以前可以持續餵飽100多億的人口,專家建議美國人應該少吃漢堡,減少目前40%的漢堡食用量,以及歐洲人要減少22%的漢堡食用量。 這代表每個美國人和歐洲人一個禮拜只能吃一個半左右的漢堡。這對習慣以漢堡為日常飲食來源的歐美人士來說,...

閱讀詳情 »

藝人山豬曾發生過兩次心肌梗塞的緊急狀況,日前他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之前參加模仿選秀節目需要想橋段,導致壓力太大一天要抽兩包菸,結果有一天突然胸口很痛,像心臟被插針一樣,我還自己騎車去醫院,到院後醫生馬上幫我做心導管檢查,發現一條動脈被堵住,直接就裝了支架。」山豬當時才23歲,心臟科醫師表示,菸...

閱讀詳情 »

▲衛福部擴大育兒津貼及準公共化托育一周年,滿意度超過9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政府出手催生,這項政策可能最有感!衛福部去年8月1日起擴大育兒津貼補助對象,取消未就業限制,衛福部今(1)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已經增加超過10萬個家庭受惠;此外,衛福部進行...

閱讀詳情 »

▲台北市公布108年6月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鮮蔬果殘留農藥,竟有一口氣殘留多達7種農藥者!台北市衛生局今(1)日公布最新抽驗發現12件不符規定蔬果產品,其中家樂福天母中山分公司販售的「西芹」及成功市場A032號攤販售的「甜豆」雙雙被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