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腫瘤3cm以下可根除 超音波檢查多久一次最保險!肝病權威揭秘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護肝」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這個動作,千萬不能少!65歲的簡先生,儘管沒有B、C型肝炎,卻有中度脂肪肝,因此一向乖乖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追蹤,前年做完超音波之後,醫師發現有可疑病灶,轉診至台大醫院診斷確認有4公分的膽管癌,而事前毫無症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便提醒,年滿40歲以上每年都應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11)日便宣布啟動保肝抽血篩檢及腹超起跑活動,首先關注最需要被照顧的辛苦勞工朋友,提供100多名年滿40歲以上的身障、環保清潔員、運將、保全等,免費檢查。

台灣肝病權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避免肝癌奪命,就得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先找到它。在台灣,肝癌有一群很明確的高風險族群,即是肝臟慢性發炎者,包括B、C肝患者。就算是沒有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罹癌機率也較正常人高4倍。

許金川說,1986年台灣新生兒尚未全面推動施打B肝疫苗前,多數台灣人不是B肝帶原者,就是帶有B肝抗體,代表肝臟都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可能肝臟會受到損傷。目前台灣B肝、C肝帶原者至少200萬人,肝臟長年受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唯有定期追蹤,超音波及抽血雙管齊下,才能完整守護肝臟健康。

肝基會即起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希望藉由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腫瘤。呼籲除了B、C肝帶原民眾每半年1次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外;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都應該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許金川點出,肝腫瘤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腫瘤平均長大1倍的時間大約4個月。據此評估,肝硬化的人每3到六個月,沒有肝硬化的人6到12個月追蹤1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可以做根除治療。

肝基會強調,肝臟是否健康?不能靠感覺,而要靠抽血檢查加腹部超音波,目前肝癌篩檢能透過血液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但直徑3公分以下的腫瘤有3分之1數值不會升高,所以還是要搭配肝臟超音波,至少1年做1次。

照片來源:肝基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睡到一半吸不到氣驚醒? 這種損心傷腦「恐怖病」恐已悄悄上身

越年輕越鐵齒!衛福部調查:5成腎病人不顧三高 難怪走上洗腎之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與緯創資通旗下的緯創醫學科技於今(31)日宣布結盟,緯創醫學研發的智慧行動輔具,將台灣全區總經銷權利委託台灣東洋,希望透過雙邊集團研發與銷售強項的異業合作,深入國內智慧醫療器材市場。雙方合作關係將從6月正式開始,原本規劃舉辦正式記者會,由雙方董事長公布這個訊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疫苗成為救火最大關鍵,面對眾多地方政府、企業跟民間、宗教團體表達有管道買到疫苗、可以捐疫苗等聲浪,指揮中心日前搬出「藥事法第48條之2的緊急授權」要求必須由政府出面簽約才行,在遭到質疑曲解法令之後,陳時中今(31)日鬆口,稱政府是服務幫忙簽約,「如果一...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一名國二的學生,原本兩眼近視約150度,近來眼睛痠麻腫痛,視力模糊,甚至無法對焦,家長非常憂心,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經過檢查,陳瑩山發現學生近視竟然暴增至350度,假性近視高達200度,詢問之下,家長表示,學生近來因為疫情改成在家線上教學,整天...

閱讀詳情 »

經歷了性別重置手術,一圓「女人夢」的網紅小A辣,日前在個人社群平台上與粉絲分享植髮心得。愛美的他大方透露,因為天生髮際線較為陽剛,加上「M型」髮線的問題,為了增添女人味選擇到MyHair生髮植鬍診所來進行髮際線植髮手術,術後一年的他坦言相當滿意現在的成果,臉書照片更新也引發網友驚呼「真的好值得!」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