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out! 新型胰島素控糖兼顧體重

肥胖out! 新型胰島素控糖兼顧體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會發福嗎?這樣的觀念將被修正!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桓生表示,糖尿病患者體重下降,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導致身體無法利用細胞內的糖份,使細胞處於飢餓狀態,造成能量浪費,患者往往會出現短時間體重不正常的急遽下降,而胰島素治療,是為了恢復身體正常機能,使患者將糖份利用、把熱量儲存在體內。糖尿病患者無論吃藥或打針體重都會上升,但這是為了回復到「標準體重」。

林桓生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胰島素治療往往都會造成水腫或是脂肪量上升,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除此之外,降糖效果不平穩,不但會使血糖波動大、難以達標,倘若患者出現體重破表、或是低血糖情況,更造成醫師投藥上的困難。而新型長效型胰島素類似物為六聚體分子,透過極細筆針施打,經皮下吸收後,與血清中蛋白質結合,因此能慢慢發揮藥效。一整天的總劑量比較少,且讓醫師調藥更有把握,患者也不會血糖忽高忽低,同時比起傳統胰島素對治療後體重的上升幅度減少四成。

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中,患者常擔心施打胰島素的安全性,對此問題,林桓生醫師強調,施打胰島素作為胰臟衰敗的輔助治療,可以減少患者服用口服藥物顆數跟種類,不但能減少肝臟、腎臟及胰臟的負擔,對病人生活也較方便。而且針劑安全、不傷人體,就連孕婦也可以施打,更不會傷害胎兒。

林桓生醫師曾收治一名55歲身材肥胖的家庭主婦,血糖藥早中晚吃三種,一天吃12顆藥,血糖卻一直無法達標,使用新型胰島素治療後,該婦人改為一天施打一次胰島素,並服用3顆口服藥物控制血糖,順利達標。林桓生醫師表示,使用新型胰島素,患者可以根據空腹血糖值,以週為單位,自行調整劑量,不用等到三個月後回診時再做調整。

糖尿病早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已出現吃多、喝多、頻尿、體重下降「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因此,林桓生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做篩檢,家族中有糖尿病的民眾更需要提前至35歲定期篩檢,而糖尿病患者若要做好體重控制,一週可做五次中度有氧運動(如腳踏車、快走、游泳)每次30分鐘,使身體內的糖和脂肪達到平衡,飲食上限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醣類食物少吃,多吃纖維質,糖尿病患者也能輕鬆控糖不發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77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農曆春節即將來臨,許多人在春節前喜歡到年貨大街採購,除了採買年貨外,零食當然也少不了,順便提前感受熱鬧氣氛。營養師指出,許多人以為堅果有益健康,其實油脂含量豐富,例如一天吃超過7顆腰果,就算攝取過量。年節團聚聊天 吃零嘴滿足口慾年節假期一邊與家人團聚聊天,一邊吃點零嘴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社會挑戰來臨 台灣拜耳創新獎懸賞創意根據國發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老年人口今年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不僅將對社會及經濟帶來衝擊,也喚醒大眾對人口老化議題的重視與關心。有鑒於此,台灣拜耳舉辦拜耳創新獎,設立總獎金30萬,號召全國大專院校學子,鼓勵年輕人激發創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安又有新政策!繼前年推出中式外燴事先報備接受稽查之後,臺北市衛生局再預告今年3月提供西式冷盤、壽司、沙拉、西點等餐點的外燴業者,應事先報備;5月將加碼推出夜市專屬「食品安全微笑標章」,針對「食材溯源追蹤」、「人員衛生」、「製作環境衛生」及「病媒防治」等4大面向,設計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到秋冬季節,皮膚總是出現不少毛病,皮膚科湧現求診病患,過半數都是為了乾癢問題而來。有時又乾又癢,甚至會抓癢抓到皮膚紅腫、脫屑!雖然覺得不是大毛病,但不適症狀反覆發生,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究竟該如何保養皮膚,才能讓乾癢不上門呢?長者、乾性皮膚患者 冬季恐加重皮膚症狀成大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