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無症狀心臟病發猝死 低劑量CT立大功

防範無症狀心臟病發猝死 低劑量CT立大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0歲李先生事業有成,也保持規律的運動,有高血脂病史,定期服藥控制,近2個月有間歇性呼吸困難,到醫院看診,醫師建議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鈣化指數超過2000分,有2條冠狀動脈呈現70%狹窄,後續接受心導管檢查,並在兩條狹窄的血管內置放支架,病人症狀隨即緩解。

心臟病連續25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據統計,有高達9成的患者到院前已死亡,其中超過8成是因冠狀動脈狹窄引發心肌梗塞而猝死!有冠狀動脈狹窄症狀者,可及早介入治療,對於無症狀者,過去礙於檢查風險較高,無法及早發現,目前則可透過低輻射劑量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提早發現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及硬化,預防猝死風險。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林永國主任說明,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莫名胸悶、胸痛,甚至發生心絞痛等症狀,是典型的冠狀動脈狹窄警訊,患者可藉由心導管手術或裝心臟血管支架,降低血管再狹窄機率,預防心肌梗塞發生;但具有高危險因子者,若是沒有症狀,無法提早發現,並及時介入治療,發生猝死機率較高。

林永國指出,包括男性45歲以上或女性55歲以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心臟病家族史、肥胖、缺乏運動等,皆是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的高風險族群,多數患者雖然沒有冠狀動脈狹窄的症狀,但心血管內壁會有不同程度的軟、硬斑塊,一旦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可能發生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

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指出,萬芳醫院在今年3至8月間,有近400名男女進行「雙源雙能心臟電腦斷層檢查」,而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鈣化指數超過200者,有18.4%接受做心導管檢查,其中52.4%接受裝置心臟支架。

陳榮邦強調有上述2個危險因子者出現冠狀動脈狹窄的機率為16%,3個危險因子以上者機率增加到27%。他舉例,男性45歲以上或女性55歲以上的民眾,若罹患三高疾病其中兩項,或有抽菸習慣,每4名就有1人發現到有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

沒有冠狀動脈阻塞症狀卻是高危險因子者,過去礙於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劑量很高,檢查風險可能大於疾病發生風險,直到2012年,有了譬如「雙源雙能電腦斷層掃瞄儀」(DSCT),其低輻射劑量的優點,適合用來進行例行性的健康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0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假享受的好天氣,開工日有變化!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年後上班日(17日)因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這波冷氣團將持續影響至19日清晨,在此期間北部及東北部感受偏冷並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早晚也冷,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值70歲的湯老伯,原本聲音宏亮,但自去年夏天開始覺得說話時,不再像年輕時嘹亮輕鬆,不時有勞累、沙啞感覺,連帶有頸部痠痛、喉部乾燥、異物感,甚至在喝湯時,也常有嗆到的感覺。經過喉內視鏡檢 查,發現雙側聲帶萎縮、聲門無法閉合,始終有1mm的間隙,看來就像是永遠閉不攏的雙唇,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群聚事件,專案採檢已經完成,包含人員PCR、血清抗體、環境採檢,除確診個案與1人出國外,全數判定陰性,原1件抗體有微弱訊號檢體,再採檢研判應該是一般感冒冠狀病毒抗體。另外因應部桃即將重啟營運,中央流行指揮中心鼓勵下載社交距離APP,方便未來追蹤與提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