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肩頸僵硬又頭痛!躲冷氣房前先想想 這一類人最易罹患「冷氣病」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來高溫屢屢破紀錄,待在冷氣房裡成為唯一選項,但中醫師提醒,特別是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質偏虛弱的人要當心,因為其對環境、氣溫調節能力較弱,更容易由於長時間處於相對低溫的環境,引發周邊循環變差,出現肩頸僵硬、肌肉緊繃痠痛、頭痛等「冷氣病」症狀。

58歲的鄭先生,工作多數時間在戶外,但因為近來天氣實在太熱,有空檔就會鑽進冷氣房躲避炎熱的天氣,或者打開電扇直接往身上吹,日前突然覺得有點畏寒、頭痛、肩頸僵硬,就醫才知原來是室內外溫差太大,汗水沒有擦乾,又直接透過冷氣、電扇降溫惹的禍。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黃千毓表示,「冷氣病」在中醫的概念裡,屬於「陰暑」的範疇,因為使用錯誤的解暑方式導致症狀,如攝取過量的冰涼生冷食物產生腸胃不適,在戶外流很多汗,沒擦乾就直吹冷氣,造成頭痛、畏寒,噴嚏鼻水等。

另外,關節處因為缺少肌肉、脂肪覆蓋保溫,有人長時間冷氣直吹關節造成僵硬疼痛。也有人以過敏症狀加重來表現,痰變多、鼻塞鼻水變嚴重;代謝也可能因為久待低溫環境而變弱,腸胃蠕動變慢。

預防冷氣病的發生,黃千毓舉俗諺「冬吃蘿蔔夏吃薑」說明,雖然天氣很熱,仍須補充溫水,可以稍加性味溫熱的食品如薑片、肉桂,補充自身陽氣提升對外在環境的調節力。

黃千毓建議,另外,冷氣溫度最好控制在26到28度,避免與室外溫差過大,並且進入冷氣房前先將汗水擦乾。準備絲巾或者薄外衣,防止因進出內外溫差大而頭痛,也可以用來保暖。為減少肩頸關節僵硬,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筋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一般人也可以自我按摩穴位,像是手上的合谷穴、養老穴還有位於頭頸交界的風池穴,可以緩解頭痛不適、肩頸項部緊繃痠痛的感覺。按壓合谷穴和養老穴的同時,緩緩左右轉動脖子,頭部上下俯仰,能讓僵硬的肌肉更放鬆。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健保四漲」方案證實出爐! 保費估增百元、檢查一年自付3500元

喉嚨很卡、老要清痰! 當心是光坐著就難受的「咽喉逆流」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高中生確診個案,新北市今(16)日開出第一槍,市長侯友宜宣布禁止高中以下師生出國,包括台北、桃園都紛紛跟進,期限甚至喊得更嚴,禁令究竟有沒有用?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直言,雖能理解地方首長作為,但做...

閱讀詳情 »

嬰幼兒常見的發燒疾病 很多疾病都會使嬰幼兒出現發燒情況,多了解這些常見的症狀,孩子發燒時,才能即時找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懷孕時媽媽從胎盤傳給寶寶的免疫力通常能維持到出生後5∼6個月大,隨著保護力消失,寶寶開始容易被外來的病菌傳染而感冒發燒。嬰幼兒大部分的發燒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接下來就簡...

閱讀詳情 »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潛伏在內臟脂肪中的三高危機! 內臟脂肪也是導致生活習慣病的起因之一,比如像是糖尿病。 我們的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做「脂聯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是「瘦身荷爾蒙」之一,也會負責修復受損的血管,並且有助於胰島素的運作,控制血糖。可是內臟脂肪一旦增多,細胞就會減少分泌脂聯素,降低胰島素...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學了,想要預防孩子近距離用眼得近視、近視惡化,方法其實很簡單!國健署今(16)日指出,根據國健署的委託研究發現,只要力行「下課時間教室淨空」,讓小學生到戶外活動,即使只是到走廊走走、待在樹蔭下,每周在戶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以減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