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運動對於林小姐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從青少年時,走路、爬樓梯會喘,平常容易咳嗽,25歲那年確診硬皮症合併肺部纖維化,接受治療,但效果不佳,10年前咳嗽暈倒,送醫後接受右心導管檢查,才發現併發肺動脈高壓。


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暨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蔡長祐指出,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均屬於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


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免疫細胞會聚集並攻擊血管周遭,造成血管發炎、變硬、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此時心臟必須花更大的力氣才能輸送血液,長期下來,就形成肺動脈高壓。


一旦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常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並容易咳嗽,有時還因微血管破裂而導致咳出血來。部分患者腳部血液難流回而造成水腫,有人則是運動時,肺壓上升過度而造成活動性的暈厥。


蔡長祐指出,肺動脈高壓的主要症狀為喘、咳、疲憊、走路偏慢等,許多患者年紀較大,以為這是身體退化所致,並未留意,等病情嚴重就醫時,均已到了中晚期。


「肺動脈高壓有心臟癌症之稱」蔡長祐說,若此疾病持續惡化,患者5年存活率比乳癌、大腸癌還要低,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造成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死亡。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指出,免疫疾病患者如果出現「喘、咳、血、腫、暈」等5大症狀,務必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轉介至心臟科做進一步檢查,利用心電圖、心臟超音波、X光片等檢視是否右心肥厚、擴大,並以右心導管來確診。


宋思賢強調,由於血壓計無法測量右心的肺動脈血壓,建議高風險者都應每半年到1年做1次心臟超音波檢查。


蔡長祐則提供自我檢測方式,是否可以在馬路小綠人時間倒數之內,走過馬路,一般人行走速率大約是1秒1.2公尺,只要照著正常步行速度,都可在時限內通過馬路。


如果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發現步行能力突然衰退,且會覺得喘吁吁,無法在綠燈結束之前,走完斑馬線,就代表心肺功能出問題,應該盡速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當醫師宣告你得了癌症,下一步就是開始接受治療;在治療前,適當的營養補充有助順利完成整個療程,預防癌症復發,究竟癌友該怎麼吃呢?專家表示,癌症治療前,最好多攝取蛋白質維持體重,建議每天豆、魚、肉、蛋增加至5份。每5分6秒有1人罹癌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要害怕,我都會在,這一路你不孤單。」一名30歲的美女記者說道。正值花樣年華,準備大綻光芒的吳小姐,因健檢發現乳房有不明陰影,確診惡性腫瘤, 而立之年的第一份禮物,翻轉她的美好人生。乳癌年輕化  配合檢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負責收治患者的台大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人普遍超時戴隱形眼鏡,依據建議每日配戴隱形眼鏡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且依據個人作息不同,配戴時間更應有所調整,民眾若超時配戴,輕微時感覺角膜缺氧或眼睛乾澀,嚴重時更會產生刺痛、紅腫發炎等症狀,倘若在角膜嚴重發炎時持續配戴,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的危機。隱形眼鏡非人人適合 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清潔」是傷口處置最重要的一環,所有傷口都需要清潔,傷口基部沒有準備妥當,如有腐肉、焦痂,再好的敷料都無法發揮其功效。三軍總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團隊研究發現,具有甜菜鹼(Betaine)的傷口沖洗液,可更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及降低換藥時的疼痛感,生理食鹽水換藥不再是唯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