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活量大精神好 3招自主運動提升

常感覺精神萎靡,哈欠連連嗎?很有可能是肺活量因缺乏運動或有抽菸習慣而降低,據研究指出,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身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若肺活量低,供氧不足就容易精神不濟、頭昏腦脹。建議要增強肺活量,可從3招日常運動著手。

 

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靠肺的呼吸。過程中,肺不僅要攝入氧氣,還要將體內代謝出的二氧化碳排出。當肺活量檢測數值低(與正常數值相比),表示身體攝氧和排出廢氣的能力差,人體內部的氧供應不充裕,工作就不能正常。一旦從事需要大量耗氧的工作、運動、念書等,就會出現氧供應不足,導致頭痛、頭暈、胸悶、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等。除了影響日常生活,還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

【鍛鍊肺活量3招】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運動、和鮮少撥出時間運動。其實可透過下列3種方式,每天花時間做:

  1. 呼吸訓練(圓唇式呼吸):由鼻子吸氣,吸氣時腹部脹大,再由嘴巴噘起(像吸吸管的嘴型)慢慢吐氣,吐氣時間要拉長,重覆5-10次。另外若要從事激烈運動前的暖身,也可使用這種呼吸方式。

  2. 伸展運動: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如雙臂伸直向前上方舉,緩慢而有力地向頭後方伸展.上體也可輕微地向後彎,儘量讓肩關節達到最大活動幅度,使肩關節有明顯的「後震」感,隨後雙臂收回到身體兩側。雙臂上舉時吸氣,雙臂收回時呼氣,反復做30次。

  3. 有氧運動:可每天上下班,提早一站下車,多走路、健走等,另外也可以配合呼吸訓練,多爬樓梯、慢跑等,可依序增加強度。除了能增加肺活力,也可幫助提高新陳代謝。


相關推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緩和,民眾防疫觀念開始鬆懈,原以為經過這波疫情,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可以讓台灣安然度過令小孩痛苦、家長辛苦的腸病毒好發季節,但桃園市衛生局監測到急門診腸病毒就診人次開始有逐漸增加的情形,其中「大魔王」腸病毒71型被視為最棘手的腸病毒型別,20年前曾經奪走無數小生命,至今沒有疫苗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中,以走路無力、膝蓋疼痛等退化性關節炎最為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多會有疼痛、不良於行,嚴重發炎時甚至有積水水腫等症狀,患者不僅受到疼痛所苦,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症狀還沒嚴重到關節置換的程度之前,多會接受玻尿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的張阿毛(化名)罹患骨肉瘤,除了接受抗癌的化學治療之外,也必須面對切除手術,本身怕痛的他,對手術治療及術後的疼痛感到恐懼,遲遲不敢下定決心進行手術治療,最後經由主治醫師團隊建議,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疼痛控制科,阿毛也決定手術後使用「多模式止痛」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無菸健康照護服務網絡(GNTH)每年皆會舉辦「無菸醫院國際金獎」認證,今年全球有10家醫院獲獎,我國即佔了5家,分別為馬偕醫院台北分院、恩主公醫院、大林慈濟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及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等,因推動無菸醫院有成,獲得國際肯定。19個國家參與 臺灣22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