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即隱藏於環境之中,相較於「新冠肺炎」對國人而言感染機會可能更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族群,包含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其中慢性病會影響正常器官運作,因此更要注意肺炎感染風險。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冬季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醫師教4招自保方程式!

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洪暐傑醫師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做好保暖、勤洗手、戴口罩,並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的生活習慣,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更要時時注意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洪暐傑醫師說明,若不幸罹患流感或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施打抗生素也未必當下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如提前透過疫苗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因此洪暐傑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應提前施打做足防護準備。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打?打疫苗有哪些優點?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成兩種,早期為多醣體型疫苗,施打後需五年再施打一次。但研究發現五年後再施打第二次並無助於抵抗力上升。醫學進步下發展出了結合型疫苗,除了會刺激免疫力之外,更能使身體產生「免疫記憶力」,日後若遇到病菌,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施打結合型疫苗,再施打多醣體型疫苗,兩者都施打防護力會更加完整。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升防護力、感染率大幅下降50%,同時可大幅減少75%肺炎重症的機率,甚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差距更高達3倍之多。呼籲民眾保護好自身健康安全,盡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同場加映:長輩不打疫苗怎麼辦?醫私藏說服四招快筆記

不少民眾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概念仍屬陌生,或是難以說服高齡長輩接種疫苗。對此,洪暐傑醫師分享,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與長輩溝通,增加高齡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

第一招:「生命無價」說服法:

有些長輩注重生命健康安全,可協助評估施打疫苗與和未打疫苗的風險差異。

第二招:「點光明燈」說服法

有些長輩堅持不打疫苗,認為感染肺炎鏈球菌是運氣問題。醫師建議,不妨從「點光明燈」的角度提醒長者「有注有保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勝過以「運氣」守護健康。

第三招:「生病花錢」說服法

台灣長輩多將家人擺第一卻忽略自身健康,可以抓住長被的心情,提醒長輩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需要子女請假照顧,影響家人生活,更有利於提升這類長輩打疫苗的意願。

第四招:「為小朋友好」說服法

長輩多視孫兒女為心頭肉,醫師建議可以從保護家中幼童的角度說服長輩,透過長輩疼惜金孫的心情,提升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意願。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延伸閱讀》

.哪些人要打疫苗防肺炎?醫籲:肥胖、抽菸、多重慢性病最危險

.腎友感染肺炎死亡風險恐多5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保護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藝人賈靜雯與修杰楷堪稱演藝圈美滿家庭代表,小女兒Bo妞因為蛀牙加上跌倒摔斷門牙,目前過著沒有門牙的賣萌生活,但賈靜雯卻在社群網站發文表示,沒有門牙的Bo妞竟能把奶奶送的金手鍊啃斷,讓她忍不住大呼:「這是哪招啊?」牙醫師藉此提醒,成人缺牙若是不處理,可能衍生蛀牙等健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不少人牙齦上有長過膿包的經驗。牙醫師表示,牙齦會長膿包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牙齒神經發炎及壞死,其二是牙周出了問題。由於膿包在牙齦上並不明顯,很難察覺骨頭、牙根出了狀況,甚至有民眾以為只是火氣大,誤信偏方,拿塗鹽巴抹嘴、用針戳破膿包,醫師提醒,這樣牙齒不只保不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想要擺脫天生齒列不整齊,矯正是許多人的必經之路,到牙科診所諮詢矯正時,一般人最關心的就是矯正的時間、價格、材質,以及是否需要拔牙。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當代明新牙醫診所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林盧佑分享,常在說明治療計畫的時候,不少病人及家屬會恐慌地問:「要拔這麼多顆牙齒喔?以後會...

閱讀詳情 »

為什麼女生的腹部特別容易囤積脂肪? 我們通常看到油膩膩的食物,最先想到的是「脂肪含量好高」、「吃了會胖」或「對身體不好」等等。不過,脂肪其實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並列三大營養素,是體內的能量來源,扮演維持多種功能運作的重要角色。身體用不到的多餘脂肪會被儲存起來,作為緊急用能量。 每每步入新的一年,大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