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切半後解黑便、噁心想吐 當心是「殘胃癌」作祟

胃切半後解黑便 噁心想吐 當心是「殘胃癌」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4歲張伯伯40年前因消化道出血,接受手術切除一半的胃,最近卻出現解黑便、噁心等症狀,赴醫檢查發現之前手術的胃腸吻合處有一腫瘤,切片證實為殘胃癌,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經手術將殘留的胃及腫瘤切除,並搭配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總算穩定下來,現正持續追蹤中。

內視鏡技術 有助精準切除病灶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江承源表示,過去由於內視鏡技術不普及,且消化道疾病經常無藥可醫,所以當面臨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時,醫師通常會選擇手術切除,隨著30年來內視鏡技術發展,內視鏡同時具備檢查和手術的功能,以供切片檢查,也能取出體內的異物。

殘胃癌是胃癌 通常發生在胃部手術5年後

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殘胃癌是胃癌的一種,是指胃或十二指腸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的胃達五年以上,由剩餘的胃發生的原發性癌症。據統計殘胃癌佔胃癌的1%~5%,好發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而殘胃癌發生的時間,平均在胃部手術術後13~19年,根據研究,胃部手術術後20年以上,發生殘胃癌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6~7倍。

嗜吃煙燻、醃漬物 易使癌細胞生長

至於手術切除後剩下的胃,之所以會發生癌症,是因為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切斷後,胃呈現低酸或無酸狀態,使得胃泌素分泌下降,導致保護胃部的黏液減少,胃黏膜會逐漸萎縮。

若加上患者術後常吃煙燻、醃漬類食物,硝酸鹽經腸胃內某些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與其他胺類形成硝酸胺、亞硝酸胺,有利於細菌在胃部繁殖,就會增加亞硝酸胺類的物質在胃部生成。

治療以根除性手術為主 盡早發現治癒率達5成

葉俊杰說明,殘胃癌的治療以根除性手術為主,術後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甚至使用標靶藥物,殘胃癌與多數胃癌類似,確診時多屬晚期,故預後不佳,當進展至第三期之後,五年存活率僅約14%,若能盡早發現病況,並接受根除性手術,通常治癒率可達50%。

【延伸閱讀】

乳癌復發想放棄治療,這原因令她回心轉意…

普渡供品全下肚 上班族宿便2公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一位32歲未婚女性,接受抹片檢查,醫師內診發現,她的陰道有一中隔組織,將陰道隔成雙陰道,並形成雙子宮和雙子宮頸。收治病例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關祥彬表示,患者某一邊子宮頸得到零期原位癌,另一邊則健康,由於癌症發現得早,透過手術切除並追蹤1年,至今未再發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國人養生風氣越來越盛行,許多人願意花大錢購買保健食品,其中,又以牛樟芝最受推崇。究竟,為何民眾趨之若鶩?牛樟芝又有什麼效果?隨著樹林日漸減少,無重金屬汙染的牛樟芝又該從何而來呢? 牛樟芝是台灣特有的品種,全世界野生牛樟菇只生長在台灣山區的樹林間,是目前台灣最獨特且珍貴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雄市梓官區赤崁里的蔡里長15年前被診斷出罹患C肝,發現時已肝纖維化第二期,但在鍥而不捨持續治療三個療程後,不僅逆轉了纖維化,C肝至今也無病毒復發跡象,15個年頭來,他持續在鄉里間擔任「肝炎篩檢守護神」,主動督促所有居民定期接受篩檢,發現罹病,就要立即接受治療。 高醫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家一定要撐下去!」20歲的八仙塵爆傷患江天豪,在台北慈濟醫院經過25天的治療,終於順利出院。江天豪說,感謝辛苦的醫護人員,讓他身心靈都獲得重生,也為其他塵爆傷患與家屬加油,鼓勵大家一定要撐下去。 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王樹偉指出,江天豪在加護病房期間,頻頻詢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