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切半40年後解黑便竟罹癌 殘胃癌發生率高出常人6倍

胃切半40年後解黑便竟罹癌 殘胃癌發生率高出常人6倍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74歲張伯伯40年前因消化道出血,接受手術切除一半的胃,最近卻出現解黑便、噁心等症狀,赴醫檢查發現之前手術的胃腸吻合處有一腫瘤,切片證實為殘胃癌,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經手術將殘留的胃及腫瘤切除,並搭配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總算穩定下來,現正持續追蹤中。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江承源表示,過去由於內視鏡技術不普及,且消化道疾病經常無藥可醫,所以當面臨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時,醫師通常會選擇手術切除,隨著30年來內視鏡技術發展,內視鏡同時具備檢查和手術的功能,除了觀察診斷外,由於內視鏡可加裝工作管腔,加入各種器械,一旦醫師發現病灶時,不僅可以切取組織樣本,以供切片檢查,也能取出體內的異物。


殘胃癌好發65歲以上男性 常吃醃漬品加速癌因子發展


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所謂殘胃癌是胃癌的1種,是指胃或十二指腸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的胃達5年以上,由剩餘的胃發生的原發性癌症,據統計殘胃癌佔胃癌的1%~5%,好發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而殘胃癌發生的時間,平均在胃部手術術後13~19年,根據研究,胃部手術術後20年以上,發生殘胃癌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6~7倍。


至於手術切除後剩下的胃,之所以會發生癌症,是因為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經切斷後,胃呈現低酸或無酸狀態,使得胃泌素分泌下降,導致保護胃部的黏液減少,胃黏膜會逐漸萎縮。


若加上患者術後常吃煙燻、醃漬類食物,硝酸鹽經腸胃內某些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與其他胺類形成硝酸胺、亞硝酸胺,有利於細菌在胃部繁殖,就會增加亞硝酸胺類的物質在胃部生成。


殘胃癌治療以根除手術為主流 若過晚確診存活率僅14%


葉俊杰介紹,殘胃癌的治療以根除性手術為主,術後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甚至使用標靶藥物,殘胃癌與多數胃癌類似,確診時多屬晚期,故預後不佳,當進展至第三期之後,五年存活率僅約14%,若能盡早發現病況,並接受根除性手術,通常治癒率可達50%。


葉俊杰提醒,平時應注意腹部是否有不適症狀,減少攝取煙燻、醃漬類等含硝酸鹽類的食物,平時多吃蔬菜水果,適度規律運動,若曾因胃或十二指腸良性疾病接受部分胃切除的患者,務必每年接受胃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嚼檳榔時,粗纖維會不斷磨損口腔黏膜,傷口不斷結疤又受損,累積一段時間會造成口腔纖維化難以張口,無法正常進食!許多研究證實,嚼檳榔不但增加口腔癌風險,長期下來還會危害全身健康,如食道癌、心血管疾病、腸胃系統疾病、腎功能受損與肝硬化等,且男性嚼食檳榔,下一代容易提早得到代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大家都知道睡眠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缺乏睡眠會導致白天昏昏欲睡、精疲力竭,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因為缺乏睡眠會讓身體無法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更嚴重還會導致壓力和患病風險增加,此外,睡眠不足也會危害骨骼健康。   根據1項新的研究表示,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的婦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韓國瑜「得民調得痔瘡」金句掀熱議,嗆選戰對手迷信民調。雖然得民調不見得能代表最真實民意,但得痔瘡可是會讓人痛苦不已。中醫師分享幾道簡單料理,助你改善輕微痔瘡。壓力大提升痔瘡風險 氣血不通導致!投入選戰的政治人物壓力非同小可,而壓力大的人容易得痔瘡嗎?中醫師章晉瑋說,長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嗨!大家今天過得好嗎?歡迎回到理科太太」這句在影片裡,大家耳熟能熟開場白,恐怕會消失了。時常用深入淺出方式分析科普知識,加上經典面癱表情的Youtuber理科太太,在網紅刮起一陣旋風;但她日前在臉書發文說明,由於她的老公John憂鬱症發作,自已也因照顧壓力過大,引起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