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腸道基質瘤高復發 術後輔助治療成重點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性因腹部持續異常腫脹且排便出現困難,已經嚴重影響生活的作息,經家人勸說後才趕緊到醫院檢查;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治醫師林世強表示,病患求診時透過腹部觸診就可摸到明顯腫塊,進一步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病人腹部內約有一個16公分大的腫瘤,之後經由病理切片檢驗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

林世強醫師表示,當時考量這名病患的腫瘤過大,若直接手術切除可能會有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因此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經半年的持續觀察,確認腫瘤已縮小至9公分後才進行手術切除,術後也繼續使用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並持續定期追蹤,至今已有二年半的時間,患者恢復狀況良好,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且特殊的惡性肉瘤,生長位置可能是在食道、胃、小腸、大腸及直腸等不同的消化道部位;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即使手術切除後仍有半數患者在5年內有復發的可能性。此外,由於腫瘤初期較小時常隱藏在腹部,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胃腸道基質瘤是無症狀的,因此也更不容易在早期被診斷出來。

林世強醫師強調,胃腸道基質瘤具有高復發率,即使手術切除後也不能夠大意,根據國外的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若患者在手術後接受標靶藥物的輔助性治療,可明顯減少腫瘤復發風險。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能在術後輔助給予三年的標靶藥物治療,腫瘤復發風險較給予一年標靶治療者減少54%,而死亡風險亦可減少55%。而對於已經轉移或復發的胃腸道基質瘤,可能也無法以手術完全根除,因此可在健保給付規範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另外,若是腫瘤過大而無法經由手術切除的情況,可經醫師評估後服用標靶藥物,再觀察腫瘤是否有縮小,若達到可以手術切除的條件下再進行切除。

目前台灣健保給付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規範,可用於腫瘤大於或等於6公分以上的患者,在手術後使用一年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延長腫瘤無復發存活期。林醫師也提醒最重要的是,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囑按時用藥,有任何問題都應與醫師討論,並且配合定期回診追蹤,了解腫瘤的發展情況,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45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乾癬 恐出現紅斑伴隨脫屑一名20歲大學生,從高中開始,全身常會出現大片紅斑且伴隨嚴重脫屑,因害怕異樣眼光,即使夏天都不敢穿短袖出門,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這名患者透過乾癬口服用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塗抹,且調整飲食生活習慣,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年來,國人的飲食精緻化,不僅偏向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加上缺乏運動,使得大腸癌躍升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近日,坊間傳聞宿便如果清不乾淨,就會導致大腸癌上身,甚至是只要吃素,就不會得大腸癌等各種眾說紛紜的說法,可見民眾對大腸癌仍存有許多迷思。癌症發生原因多 先天後天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0歲年長者過去曾腦中風,一直用傳統抗血小板藥物預防中風復發,有一陣子突然非常虛弱,連走路都沒力氣,甚至解出黑便,家人趕快陪他急診,檢查發現,原來是傳統抗血小板藥物造成胃出血,導致這一連串現象,經過緊急治療、休養,改變用藥,情況才逐漸改善。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有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一般人假期結束前調整即可,但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用藥後作息不正常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機會,嚴重更會引發昏迷、腦傷等致命威脅。一名30歲壯年糖友,向來都有低血糖問題卻不自知,春節期間與朋友連日徹夜狂歡,某個凌晨竟無預警地應聲倒下、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