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腸道基質瘤高復發 術後輔助治療成重點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性因腹部持續異常腫脹且排便出現困難,已經嚴重影響生活的作息,經家人勸說後才趕緊到醫院檢查;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治醫師林世強表示,病患求診時透過腹部觸診就可摸到明顯腫塊,進一步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病人腹部內約有一個16公分大的腫瘤,之後經由病理切片檢驗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

林世強醫師表示,當時考量這名病患的腫瘤過大,若直接手術切除可能會有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因此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經半年的持續觀察,確認腫瘤已縮小至9公分後才進行手術切除,術後也繼續使用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並持續定期追蹤,至今已有二年半的時間,患者恢復狀況良好,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且特殊的惡性肉瘤,生長位置可能是在食道、胃、小腸、大腸及直腸等不同的消化道部位;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即使手術切除後仍有半數患者在5年內有復發的可能性。此外,由於腫瘤初期較小時常隱藏在腹部,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胃腸道基質瘤是無症狀的,因此也更不容易在早期被診斷出來。

林世強醫師強調,胃腸道基質瘤具有高復發率,即使手術切除後也不能夠大意,根據國外的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若患者在手術後接受標靶藥物的輔助性治療,可明顯減少腫瘤復發風險。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能在術後輔助給予三年的標靶藥物治療,腫瘤復發風險較給予一年標靶治療者減少54%,而死亡風險亦可減少55%。而對於已經轉移或復發的胃腸道基質瘤,可能也無法以手術完全根除,因此可在健保給付規範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另外,若是腫瘤過大而無法經由手術切除的情況,可經醫師評估後服用標靶藥物,再觀察腫瘤是否有縮小,若達到可以手術切除的條件下再進行切除。

目前台灣健保給付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規範,可用於腫瘤大於或等於6公分以上的患者,在手術後使用一年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延長腫瘤無復發存活期。林醫師也提醒最重要的是,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囑按時用藥,有任何問題都應與醫師討論,並且配合定期回診追蹤,了解腫瘤的發展情況,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459

相關推薦

  我們每天都在與食物打交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可是有很大的講究。你經常吃以下這些蔬果的皮嗎?那就要注意了,中醫警示,不能吃,4大蔬果皮絕不能吃! 紅薯皮 紅薯長期生長在地下,表皮與土壤直接接觸,許多有害物質就吸附在紅薯皮中。而且紅薯皮含鹼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此外,街邊一些經營烤紅...

閱讀詳情 »

腳臭腳氣引起的鞋子也非常的臭,這樣的情況如何處理?其實方法很簡單,下面給大家講三個非常實用的小竅門,這可是生活百科經典總結出來的知識。    鞋子除臭放什麼?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討厭腳臭,可是腳臭又是很多人不可避免的症狀,有些人天天洗腳可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台灣高齡人口與日俱增,根據調查,我國65歲以上長者每100位就有8名失智者。為服務病友及照顧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在金華里設置「竹塹金華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並提供「病友服務」、「照顧者服務」、「專業人員訓練」三大類服務,致力推動失智社區照護服務。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