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胖胖男乳頭下冒1.6公分硬塊 竟是台灣1年不到30例的男性乳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並非女性專屬癌症,男性同樣擁有乳腺組織,也有可能會罹患乳癌!一名45歲男子,身高172公分,體重卻有95公斤,BMI超標,今年健康檢查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左側乳頭下方有一處邊緣不規則的結節,大小約有1.6公分,進一步安排檢查確診為乳癌。

怎麼都沒想到自己的胸部摸起來硬硬的一塊,竟然會是乳癌腫瘤!男子獲知罹癌後,大吃一驚,因為一直認為乳癌是女性才會得到的癌症。且其實男子的母親就是乳癌患者。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相較於女性乳癌,男性乳癌的發生率極低,在美國,男性乳癌占所有乳癌不到1%,而全球女性與男性乳癌發生率的比率大概是120:1;在台灣,男性罹患乳癌的發生率更是女性的200分之1,平均1年只有不到30個病例。

若有乳癌家族史,不論男女都該注意乳房的健康狀態。因為研究顯示,乳癌家族史是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家族中有一等親若罹患乳癌,罹癌風險就比一般人多了13.3%的機率。

沈彥君說,像該名男子,身體質量指數(BMI)落在32.1,已經達到中度肥胖的定義,而研究發現,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型者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女性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0%。肥胖對男性而言,同樣也是增加罹患乳癌機率的危險因素。

沈彥君指出,男性乳房脂肪組織較少,癌細胞較容易轉移至淋巴結,若忽視早期乳癌症狀,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將大大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提醒男性若在乳頭附近摸到不規則硬塊或有腋下腫塊,甚至逐漸增大,都該盡早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切片與進一步評估。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肉肉女奉行「能坐就不動」 左手發麻一整年竟已腦血管阻塞

新手媽注意!正確「坐月子」分3階段 想吃麻油雞竟得等到產後14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健保「錢不夠」的財務狀況,健保署今(25)日正式提出調整方案,要讓民眾荷包多掏錢、好抑制過去沒事就往大醫院跑的醫療浪費,不過,歷經整整4個小時的討論,會議僅針對全面廢止旅外國人停復保、調整健保級距上限這2項較有共識,認為要有公平性。至於部分負擔怎麼調?將由健保署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已經逐步在鬆綁、解封,為了催出連一劑疫苗都還沒有打的民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宣布,提供尚未接種第1、2劑COVID-19疫苗民眾200元(含)以下衛教品措施,決定延長一個月!延長到3月31日止。 陳時中以近來確診個案暴增幾近失控的香...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港先前爆發大規模群聚,源頭就在進港的外國商船,為了不重蹈覆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宣布,決定授權高雄市政府在高雄港試辦進港船舶必須提供船員COVID-19 PCR或快篩報告,以利地方第一線登船人員掌握疫情風險。 陳時中表示,目前高雄港的相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3,且添1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新增3例本土確診個案,全都跟先前公布的傳播鏈無關,屬於新案,分別為宜蘭以及雙北各1例,其中雙北確診者為一對父子,目前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亦公布新增1死,死亡的案18815為60多歲本國籍男子,1月28日自菲律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