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胖胖男乳頭下冒1.6公分硬塊 竟是台灣1年不到30例的男性乳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並非女性專屬癌症,男性同樣擁有乳腺組織,也有可能會罹患乳癌!一名45歲男子,身高172公分,體重卻有95公斤,BMI超標,今年健康檢查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左側乳頭下方有一處邊緣不規則的結節,大小約有1.6公分,進一步安排檢查確診為乳癌。

怎麼都沒想到自己的胸部摸起來硬硬的一塊,竟然會是乳癌腫瘤!男子獲知罹癌後,大吃一驚,因為一直認為乳癌是女性才會得到的癌症。且其實男子的母親就是乳癌患者。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相較於女性乳癌,男性乳癌的發生率極低,在美國,男性乳癌占所有乳癌不到1%,而全球女性與男性乳癌發生率的比率大概是120:1;在台灣,男性罹患乳癌的發生率更是女性的200分之1,平均1年只有不到30個病例。

若有乳癌家族史,不論男女都該注意乳房的健康狀態。因為研究顯示,乳癌家族史是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家族中有一等親若罹患乳癌,罹癌風險就比一般人多了13.3%的機率。

沈彥君說,像該名男子,身體質量指數(BMI)落在32.1,已經達到中度肥胖的定義,而研究發現,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型者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女性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0%。肥胖對男性而言,同樣也是增加罹患乳癌機率的危險因素。

沈彥君指出,男性乳房脂肪組織較少,癌細胞較容易轉移至淋巴結,若忽視早期乳癌症狀,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將大大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提醒男性若在乳頭附近摸到不規則硬塊或有腋下腫塊,甚至逐漸增大,都該盡早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切片與進一步評估。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肉肉女奉行「能坐就不動」 左手發麻一整年竟已腦血管阻塞

新手媽注意!正確「坐月子」分3階段 想吃麻油雞竟得等到產後14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零接觸,更安全!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從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啟動「無現金支付」政策,希望藉由零接觸的醫療費用多元支付方法,協助民眾節省就醫時間,並大幅降低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此外,若民眾仍習慣使用鈔票,敏盛綜合醫院仍可以藉由自動繳費機等方式繳費。 在COVID-...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的高端疫苗昨首日開打,繼桃園陸姓網路專欄作家打完疫苗後,今(24)日上午身體不適到院前死亡後,新北市也傳出首例打完高端疫苗後死亡通報個案,救治的新光醫院傍晚發出聲明指出,該名死亡男子今年4次因暈倒送至新光醫院急診,其中2次驗出禁藥陽性反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的高端疫苗昨首日開打,接種情形如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指預約高端疫苗民眾的實際接種率「大概有9成」,強調「施打率還算是好啦」、「我們還算是滿意」。 指揮中心統計...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王聿瀠 /台北報導 還在痴痴等何時能打到第二劑AZ疫苗的長者,有好消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證實將開始安排一部分疫苗給第一批已到時間點該施打第二劑的高齡者使用,且會跟縣市政府合作,針對高齡者做服務,不必一定要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