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島素控糖 血糖達標體重不飆

胰島素控糖 血糖達標體重不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施打胰島素會產生洗腎、失明等併發症,或是病情失控才需要胰島素。但醫師強調,其實胰島素治療只要注意相關事項,治療方便也安全,而且腎臟與視網膜功能惡化,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所導致,而非施打胰島素的原因;反過來說,胰島素的作用是為了積極控制血糖,延緩這些併發症的產生。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昌勳表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血糖藥物就可以控制血糖,但人體本身的胰島素分泌,會隨著年紀增長,功能持續下降,大部分患者到了一定時期,都會面臨需要施打胰島素。讓病人對施打胰島素產生遲疑的原因,通常是它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25歲的阿程剛步入社會,擔任汽車業務員的工作正要嶄露頭角之際,卻在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需終身施打胰島素。阿程剛開始使用傳統胰島素治療後,常發生低血糖狀況,又因為工作消耗較多體能,沒有及時補充熱量,一度昏倒送醫。他因為害怕低血糖,因此常大量進食、攝取過多熱量,使得體重上升,血糖飆高。後來改由新型長效型胰島素治療後,血糖控制趨平穩,也較不會出現低血糖情況,體重不再直線上升。

謝昌勳醫師說,傳統胰島素有作用尖峰期,施打後6~8小時,容易造成低血糖,患者吃東西的量較難控制,也因為容易低血糖,攝取較多食物,使體重過度上升;新型長效胰島素吸收較穩定,且效期更長,因此能發揮更平穩的降糖作用,更能方便調整飲食來搭配血糖控制。

對於糖尿病防治,謝昌勳醫師提醒民眾,除了65歲以上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外,40歲以上,若有糖尿病家族史、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過去有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每三年也需要做一次糖尿病篩檢。若已經罹患糖尿病,除了配合醫師指示用藥積極控制血糖外,體重控制對於改善各項代謝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異常等更有極好的助益,因此均衡飲食很重要,不能偏重攝取單一營養,每週也需至少運動3次,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的管理,達到穩定控糖的目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069

相關推薦

站著時全身發抖,身體劇烈晃動,連坐的時候也是抖個不停,即將滿65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最近連續3次被媒體拍到她全身顫抖,但她迄今未對外說明自身健康狀況,引發媒體關注。 梅克爾有著「德國鐵娘子」之稱,6月18日在柏林迎接到訪的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時,第1次出現疑似身體...

閱讀詳情 »

有1名90年次的呂姓同學,於高一時因牙齒排列擁擠,向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一般牙科的主治醫師蔡玉鈴求診,經檢查發現,病人的牙齒呈向外延伸暴出且深咬,加上長期下顎後縮干擾咬合,無法正常咀嚼進食,也無法做好口腔清潔造成牙齦發炎。經過蔡玉鈴醫師2年半的矯正治療,咬合不正的情況及外觀都得到明顯地改善,牙周狀況也...

閱讀詳情 »

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吃「高熱量食物」排解壓力嗎?根據1篇2019年3月發表於《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而透過情緒化飲食舒壓,進而導致肥胖。 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學者進行,以150名不同社經背景的英格蘭西北部民眾為對象,透過問卷調查參與者的心理困擾、情緒化飲食和復原力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