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島素控糖 血糖達標體重不飆

胰島素控糖 血糖達標體重不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施打胰島素會產生洗腎、失明等併發症,或是病情失控才需要胰島素。但醫師強調,其實胰島素治療只要注意相關事項,治療方便也安全,而且腎臟與視網膜功能惡化,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所導致,而非施打胰島素的原因;反過來說,胰島素的作用是為了積極控制血糖,延緩這些併發症的產生。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昌勳表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血糖藥物就可以控制血糖,但人體本身的胰島素分泌,會隨著年紀增長,功能持續下降,大部分患者到了一定時期,都會面臨需要施打胰島素。讓病人對施打胰島素產生遲疑的原因,通常是它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25歲的阿程剛步入社會,擔任汽車業務員的工作正要嶄露頭角之際,卻在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需終身施打胰島素。阿程剛開始使用傳統胰島素治療後,常發生低血糖狀況,又因為工作消耗較多體能,沒有及時補充熱量,一度昏倒送醫。他因為害怕低血糖,因此常大量進食、攝取過多熱量,使得體重上升,血糖飆高。後來改由新型長效型胰島素治療後,血糖控制趨平穩,也較不會出現低血糖情況,體重不再直線上升。

謝昌勳醫師說,傳統胰島素有作用尖峰期,施打後6~8小時,容易造成低血糖,患者吃東西的量較難控制,也因為容易低血糖,攝取較多食物,使體重過度上升;新型長效胰島素吸收較穩定,且效期更長,因此能發揮更平穩的降糖作用,更能方便調整飲食來搭配血糖控制。

對於糖尿病防治,謝昌勳醫師提醒民眾,除了65歲以上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外,40歲以上,若有糖尿病家族史、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過去有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每三年也需要做一次糖尿病篩檢。若已經罹患糖尿病,除了配合醫師指示用藥積極控制血糖外,體重控制對於改善各項代謝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異常等更有極好的助益,因此均衡飲食很重要,不能偏重攝取單一營養,每週也需至少運動3次,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的管理,達到穩定控糖的目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06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彤彤是位患有腦性麻痺的小女生,因為肌肉痙攣張力太高的關係,影響到走路。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復健團隊評估神經肌肉動作功能後,接受超音波導引之肉毒桿菌注射術式,已可輕鬆復健,復健效果也更好了。 彤彤的媽媽回憶起,在接受注射治療前,彤彤的復健意願很低,因為即使腦部指揮腳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和肥胖的男性,精子質量比較不好,因此,從小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幫助男性維持健康,鞏固精子的質量和生育能力,研究刊登在內分泌和代謝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肥胖評論》(Obesity Reviews)。 正值生育年齡的夫妻,有10至15%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住院時,如請看護,1天得花上2、3千元,對於大部分病家來說,負擔沈重,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等5大社會福利團體呼籲,加上蔡英文總統以及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推動健保改革,每人每天多交2元,挹注健保,醫院採取全責照顧,民眾住院時,不用再自聘看護。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口水也可以測新冠病毒!目前新冠病毒多由鼻咽或咽喉病毒拭子採檢,被採檢者並不好受,且後續檢體的核酸萃取試劑因疫情有缺貨危機,對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近來緊急授權使用第五個口水試劑組,表示其侵入性小、便宜且方便。試劑開發實驗室更公布試劑資訊,讓有需求實驗室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