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脂肪肝上身下場多慘? 國健署引研究示警:增加1倍死亡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仍有約2成的肝癌,並非由B型肝炎、C型肝炎所引起,而是脂肪肝惹的禍。國健署今(23)日進一步引用瑞典最新研究示警,脂肪肝患者的死亡風險相較沒脂肪肝者增加1倍,且死亡風險隨疾病嚴重程度而增加,一定要從平時的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來預防脂肪肝。

脂肪肝的主要造成原因,包括肥胖、過度營養、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酗酒等。不過,國內臨床發現,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常讓人難以察覺。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一般人常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但脂肪肝也會有肝癌三部曲的病程,一路從脂肪肝漸變成肝炎,之後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民眾千萬別輕忽脂肪肝對健康帶來的影響。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6年的報告中指出,肥胖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子,且過重會比健康者提高1.8倍的罹患肝癌機率,文獻回顧更指出沒有多餘的身體脂肪會降低罹癌機率。

林莉茹強調,目前沒有很好的生物標記來協助診斷脂肪肝,肝切片仍是診斷標準。因此,經醫師評估下,如有需要的話,仍須接受肝切片檢查、診斷,才不會因延誤而加重病情。

脂肪肝目前並沒有合格有效的藥物,國健署提醒,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做起,即均衡飲食與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規律運動;尤其可以靈活運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吃足6大類食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這罕病「傷害從頭到腳」台灣發生率特高! 國衛院、武田藥品合作要破解

跨年活動最新防疫措施出爐! 3類人禁止參加、全程口罩、不能飲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研院P3實驗室驚傳有離職女研究人員染疫,由於發病曾操作接觸過病原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晚間在臨時記者會上強調,研判在社區染疫可能性低,不過,該名女研究人員出現症狀已有一陣子,最後甚至是自行就醫才被通報,是否違反相關規定?,又實驗哪個環節出了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晚間公布中研究女性研究工作人員正式確診,同步也公布了其在8天之內遍及台北市、新北市的所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在同時段出入相同場所的民眾,要健康監測自己的狀況,有症狀要立即就醫篩檢。 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本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傍晚證實,接獲通報有一名在P3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疑「工作場域受到汙染」確診,成為國內P3實驗室染疫的首例,陳時中已經指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趕赴現場坐鎮。目前台北市將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設立篩檢站,...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李盛雯/台北報導 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在台灣已連續4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五名,尤其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更是連續9年名列第四 。很多民眾普遍將頭頸癌與菸、酒、檳榔做聯想,但最新研究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是導致頭頸癌的風險因子之一 ,且不分男女都有感染風險。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