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脈絡叢才是生理時鐘主宰 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

脈絡叢才是生理時鐘主宰 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雙和醫院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醫學研究員明智煥〈Jihwan Myung〉博士,利用老鼠實驗發現主宰體內生理時鐘部位是脈絡叢(Choroid Plexus),而非過去所認知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此發現不僅挑戰學界過去的認知,更獲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肯定,未來亦可將此研究應用於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相關病症的治療上。

脈絡叢對胚胎及成人神經發展具關鍵地位

明智煥博士指出,早在100年前脈絡叢已被證實是產生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的主要結構。最新的相關研究顯示脈絡叢對於胚胎及成人神經的發展已具關鍵地位,它也是腦中代謝物清除的潛在關鍵,甚至可為阿茲海默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脈絡叢也是大腦細胞生長因子的主要來源。從這些新發現可得知脈絡叢是神經元活動的間接調節器,並值得重新評估。

生理時鐘應付外在環境

過去的研究顯示,所有生物的生理功能和行為都具有周期性,即便是單一個體的細胞,也有屬於自己獨特大約的24小時生理時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應付一整天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明智煥博士說,哺乳類動物大腦是奇妙的地方,尚有很多位置、功能未被完整發現。以視交叉上核(SCN)為例,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一直被認為是將晝夜時間發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主要生理時鐘,而分泌大腦腦脊髓液的脈絡叢只是從視交叉上核被動接收時鐘信號的大腦區域。

脈絡叢佔據生理時鐘主導地位

明智煥博士研究發現,動物實驗證實生物體內的生理時鐘起始於脈絡叢,而且脈絡叢變化非常的固定,甚至比視交叉上核產生的節律更加穩定;更驚人的是,脈絡叢實際上具有主動回傳並進一步調節視交叉上核時鐘快慢的能力,佔據體內生理時鐘的主導地位。

生理時鐘與生理狀況和臨床疾病有關

近年來,生理時鐘備受醫學界的關注,去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即頒發給此領域的學者,因人的睡眠周期與晝夜節律兩者是相互獨立又依存的緊密關係,倘若生物體內生理時鐘有紊亂現象的產生,連帶產生許多生理狀況與臨床疾病,如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明博士的研究是時間生物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未來他將進一步嘗試從腦科學著手建立生理時鐘模型,並朝向調節生理時鐘、促進人類健康福址的目標邁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守護兒童口腔健康,長庚紀念醫院2020年啟動牙線推廣計畫,除了協助34所偏鄉學校學童養成潔牙習慣及舉辦多場社區牙線衛教講座外,更進一步與衛福部、兒童牙科醫學會攜手合作,製作了一部清新易懂且兼具教育性質的牙線教學動畫影片,並邀請到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為動畫配音,教導小朋友正...

閱讀詳情 »

腳水腫常被誤認是發胖,或正常老化現象,但腳腫千萬別忽略,可能是甲狀腺亢進/低下、肝硬化、腎臟病的警訊,醫師更指出,伴隨「累、喘、腫」症狀,當心是心臟疾病找上門!醫師指出,當心臟功能下降,使腿部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血液淤積在下肢血管,就會導致腳水腫。如果發現腳水腫好幾天,都沒有辦法獲得改善,還伴隨...

閱讀詳情 »

頑固的憂鬱症狀,除了吃藥還能做什麼?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指出,目前最新儀器,利用電流產生磁場,活化左側前額葉的腦細胞功能,可有效緩解憂鬱情緒!單家祁醫師說,新一代抗憂鬱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唯一個缺點就是,人體需要去適應藥物帶來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的調節;但如果個案身體沒...

閱讀詳情 »

胃潰瘍發作,只能吃粥,來減少腸胃消化負擔與不適?國泰綜合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朱淯銘指出,其實,沒有限制只能吃軟爛食物,巧妙避開太甜太油、酸辣、高蛋白、粗纖維食物這4類食物,菜單規劃還是有很多選擇!一起來看看常見的3大胃潰瘍迷思吧:迷思一:胃痛發作只能吃粥?胃潰瘍病程主要要分2部分,前面是急性期,後面是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