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脊髓損傷患者曙光 機器人腳助站立迎新生

脊髓損傷患者曙光 機器人腳助站立迎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醫療科技的進步,讓人活得越來越健康!一名20多歲年輕人,多年前出車禍,造成胸椎第4節損傷,胸部以下完全沒有知覺,過去用手撐才能坐立,外出必須坐在輪椅上;去年開始使用機器人腳,經過20多小時的訓練,就能離開輪椅靠自己的力量,再度站立並行走;如今已經能夠如同正常人行走自如。
年增1200名脊髓損傷患者 車禍為主因
根據脊髓損傷基金會統計,國內目前約有2萬6千多名脊髓損傷患者,平均每年新增1200名。桃園長庚醫院復健中心鄧復旦醫師指出,脊髓損傷患者發生原因以車禍最多,其他原因包括職業災害、高處墜落及運動傷害;一旦脊髓損傷破壞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就無法自行站立、行走,必須終身與輪椅為伍。
脊髓神經遭破壞 嚴重恐四肢癱瘓
鄧復旦主任表示,中樞神經連結大腦、小腦及橋腦,從頸椎延伸至腰椎,這段神經稱為脊髓神經,主要控制上肢、軀幹及下肢活動功能;一旦脊髓損傷,就會影響日常活動。他舉例,受傷部位較低,如胸椎第12節或腰椎第1、2節,下半身恐癱瘓、無法坐立、行走及喪失自行大小便的功能;受傷部位較高,如頸椎第5、6節,則會全身癱瘓。
長腿鐵鞋費力 傷友外出才使用
過去脊髓損傷患者要依靠輪椅才能移動,想站立行走必須穿上長腿鐵鞋、兩手搭著拐杖,利用身體甩動方式行走。鄧復旦說,脊髓損傷患者雖然穿上鐵鞋後可以移位,但十分消耗體能,平均每走100公尺就會汗流浹背,傷友只有外出才會使用,回家後只想坐回輪椅;但長期久坐、久臥,容易發生許多併發症,包括褥瘡、下肢水腫、異位性骨化,並會出現神經性膀胱,甚至影響性功能。
機器人腳 站立行走自如
所幸拜醫療科技發達所賜,如今透過「機械動力外骨骼系統」,俗稱機器人腳,能夠讓脊髓損傷患者再次站立行走自如。鄧復旦強調,傷友只要穿上機器人腳,透過大小腿外側加裝的兩個微型馬達,即可帶動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搭配拐杖幫助平衡,就能自由活動行走,且走幾百公尺都很輕鬆,平均經過20至60小時的訓練時數,從行走、爬坡都不是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2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高中生曾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的現象,因無出現其他不適症狀,而輕忽疾病,未進一步追蹤治療。他在參加畢業旅行出國遊玩時,疑似過度疲累而昏倒,經檢查才發現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白血球數量攀升至30幾萬而引發腦出血,經開刀搶救雖保住一命,但已造成雙眼失明。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心臟病頭號殺手,心臟支架置放是目前心血管介入性治療重要方式,在台灣,一年約有兩萬人次進行介入性治療手術。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生物活性塗層支架上塗有一氧化氮可加速血管癒合,病人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時間縮短,對急性冠心病、年長者、服用抗凝血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時又長,工作時都必須坐在電腦前,不少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圓肩。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鄭宇軒指出,圓肩是不少人一直無法矯正的姿勢問題,患者必須找出原因,加以改善才能解決問題,若是患者光做復健,而未改善原本的不良姿勢,治療就會像一日捕魚三日曬網一樣,不易見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外表健康的運動健將,無不良嗜好,不代表心血管問題就不會找上門,尤其是有家族高血脂症或糖尿病的人!一名20歲出頭男大生,本身是排球校隊、運動健將,在大學畢業及當兵前的這段期間自我訓練,卻出現胸部悶痛症狀;進一步就醫以心導管檢查,結果竟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要血管幾乎塞住,接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