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脖子凸一塊「2周瞬變2倍大」 紅癢圓腫塊竟是癌上身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脖子凸一塊,竟是癌上身!今年73歲的林先生,約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凸起了一個腫塊,儘管壓起來不痛,卻快速變大,2周內就長到2倍大,已經有1.5公分大小,周邊還發紅發癢,就醫檢查發現腫塊表皮有角質層增生,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惡性角化棘皮瘤,臨床發現惡性角化棘皮瘤機率小於1%,所幸手術切除乾淨即代表痊癒。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為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角化棘皮瘤的生長非常快速,臨床多數為良性皮膚腫瘤,但部分角化棘皮瘤仍可能有惡性變化。且角化棘皮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包括:臉部、脖子、手臂,恐於男性疏於防曬有關係。

黃季怡說,角化棘皮瘤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發生原因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尤其跟紫外線照射息息相關,因此60歲以上的發生率較高,相對的年齡在30歲以下者較為少見;棘手的是,有約8%的人會反覆發生。

角化棘皮瘤怎麼辨認?黃季怡指出,外觀是單一圓形的突起腫塊,中央明顯凹陷,有些類似火山口狀;在凹陷位置充滿角質鱗屑,外緣則是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通常伴隨搔癢不適,同時生長非常快速,可能短時間內變大。

黃季怡說,治療方面,部分角化棘皮瘤會自行結痂脫落,未自行脫落的會先以冷凍或電燒灼治療,反覆在同一位置發生者,則建議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有時可能需要輔助性局部放射線治療。重要的是,民眾平時應養成防曬習慣,避免皮膚接觸過多紫外線,皆有助於預防角化棘皮瘤的發生。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無症狀感染22人 台大公衛:離爆社區感染風險門檻還差這數字

日女大生在台灣染疫 接觸者123人今起採血驗抗體「1周有答案」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經過9天農曆春節連假的放縱,如何甩掉「過年肥」成為開工之後不少人的首要目標,甚至想走捷徑,想藉由抽脂來達到快速瘦身,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副院長黃志宏要民眾先有正確觀念,事實上「抽脂不等於減重」,這個觀念務必要認清,對於減重而言,抽脂實質幫助並不大。 國人肥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22縣市長選舉將在年底舉行,台北市長大位究竟誰來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向是大熱門,民進黨的台北市立委何志偉今(11)日就公開支持陳時中,宣布陳時中北區後援會正式成立;而前民眾黨發言人、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陳思宇則拿星座當話題,指蔣萬安和陳時中都是魔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2期第三劑疫苗預約今(11)日中午正式截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第22期一共提供157萬劑的施打量能,最後有133萬人預約,預約率達到8成4,以莫德納疫苗預約最多,第22期將在情人節2月14日開打一個禮拜。 年後首波第三劑疫苗預約,COVID-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單日+1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本土個案,但好消息是原本感染源不明的高雄跟板橋的家庭群聚,最新病毒基因序列定序出爐,證實分別跟先前高雄港以及桃園(桃機清潔員、西堤、錢都相關等)個案的病毒序列一致,相關性連起來了。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