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脛後肌肌腱失能 恐造成後天性扁平足

脛後肌肌腱失能 恐造成後天性扁平足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多歲婦人,平常除了肥胖問題,自認身體狀況不錯,也未有三高等問題,但一年前不慎扭到腳踝後,發現只要長時間站立及走路,內踝及足部內側足弓處就會感到劇烈疼痛,雖接受復健及足弓墊治療長達半年時間,卻未改善,直到赴醫院檢查,影像檢查發現附舟狀骨,確診為脛後肌肌腱失能,經脛後肌肌腱腱鞘清創、附舟狀骨切除,及肌腱和舟狀骨附著點再縫合,三個月復健後,終於減緩內足不適問題。

脛後肌肌腱失能 會影響足弓型態

成大醫院骨科部足踝關節科柯伯彥醫師指出,脛後肌肌腱失能不僅會影響足弓的型態,也可能造成後天性的扁平足,包括肥胖、附舟狀骨及老化等都可能埋下脛後肌肌腱失能的危險因子;其中像是附舟狀骨,主要因軟骨在發育過程骨化時,沒有與相鄰骨骼結構融合為一塊骨頭導致,雖足踝功能與一般人無異,但一旦外傷就可能造成舟狀骨不穩定,引起內足疼痛。

治療脛後肌發炎 可採藥物或足弓墊減壓

柯伯彥醫師解釋,脛後肌肌腱失能造成的後天性扁平,治療上會依照病程不同而有差異,又分為第一級脛後肌發炎、第二級足部著地時扁平、第三級足部即使懸空以及第四級不可動性扁平足合併退化性關節炎,像是脛後肌發炎,則可藉由藥物、復健、足弓墊減壓等方式舒緩症狀,若治療效果不佳且有附舟狀骨,則建議採以脛後肌肌腱腱鞘清創、附舟狀骨切除及肌腱和舟狀骨附著點再縫合治療。

足弓出現塌陷變化 必要時應就醫檢查

但若為不可動性扁平足合併退化性關節炎,這時就只能採以破壞已變形的關節,執行距下關節、距骨舟狀骨關節、跟骨立方骨關節的3關節融合術,幫助病患重新輕鬆行走,但術後關節融合度通常較低,仍得長時間使用輔具保護;柯伯彥醫師呼籲,一旦發現足弓出現塌陷變化、雙足足弓不對稱等現象,或兩腳都出現後天性扁平足且合併內足疼痛時,就應提高警覺,必要時應盡快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

一個不小心變朝天鼻 想隆鼻這些要注意

打呼竟是鼻咽癌四期! 做基因檢測進行雙免疫治療成功

鞋子會磨腳 皮膚科醫師提醒選鞋2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母親節即將到來,許多孝子孝女尤其關注媽媽的骨骼健康,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婦女,因骨質含量會快速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會大幅增加,不少民眾會選購鈣片當作母親節禮物。不過,藥師提醒,購買前務必先了解鈣片種類、是否添加維他命D、服用注意事項及是否需要補充等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男性上班族,工作表現佳,但近來常常覺得口乾舌燥且倦怠疲憊,原以為是工作太累所致,但症狀卻逐漸出現白天不時就想休息,且口乾喝水也無法解渴,就醫檢查時,醫師發現原來這名男性血糖值已高於標準值。醫師建議患者先服用口服降血糖藥後,再透過飲食搭配運動等生活作息的改變,才讓血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灣春季盛產的紅心地瓜是很好的養生食材喔!營養師林雅恩以紅心地瓜混搭蔬菜、堅果和雞肉和鮭魚,做成好吃的養生沙拉;她並強調,吃地瓜應帶皮吃,才能吃到不可溶纖維質,更有益健康。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營養師林雅恩表示,紅心地瓜的營養價值極高,包括各種維生素、β胡蘿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過敏和遺傳到底有沒有關聯?每到了季節交替時節,就會有不少民眾為此所苦,小孩又因免疫力較差,更容易發生過敏。醫師指出,只要父母雙方有一人有過敏體質,小孩便有三分之一的機率也有過敏體質,但只要控制得好,有7-8成不會發病。根據統計,國小一年級學童中,超過半數有程度不一的過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