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脾臟長囊腫要全切還是部分切除? 專家給建議

脾臟長囊腫要全切還是部分切除? 專家給建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28歲陳姓醫師,某次在校健檢時發現胰臟長了約6公分大囊腫,雖得知囊腫良性機率高,但因常受上腹悶脹痛等困擾,因此接受腹腔鏡脾臟部分切除手術,手術順利成功,也未接受任何輸血治療,兩周做斷層掃描追蹤,剩餘的脾臟也維持良好的血供循環,且保有正常免疫功能。

脾臟腫瘤大於5公公分 得手術切除治療

胰臟具有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化血球以及清除體內病菌等功能,對免疫功能有重要功效,尤其對於肺炎念球菌、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的防護效果非常重要。中國附醫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指出,脾臟非常脆弱,因此若腹部外傷造成脾臟大量出血,就需緊急處理,另外包括部分外傷後或先天的脾臟囊腫且大於5公分,也可能會造成腹內臟器壓迫症狀,這時也需手術切除治療。

常規脾臟切除手術前 應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葉俊杰醫師強調,通常脾臟全切除後,可能會降低有筴膜的細菌的免疫清除效果,以及增加血栓風險,引起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每500人就可能有1例,終生風險為5%,若無適時處理,死亡率高達40至70%;因此,建議常規脾臟切除手術兩周前,應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客製化精準醫療 解決脾臟病灶問題

此外,除了上述常規處理外,醫師也會針對患者脾臟病灶良惡性、位置、大小等狀態提出客製化精準醫療,患者可選擇是否部分脾臟切除或全切除後合併自體移植;文獻研究顯示,部分脾臟切除後若能保有原有脾臟25%,即可保有原有免疫能力。葉俊杰醫師強調,若因脾臟病灶分散,則可全切除後摘除正常脾臟部分,自體移植回腹部大網膜腔內,同樣能保有免疫功能。

【延伸閱讀】

中醫師教你按胃經 養好脾胃補氣還助瘦

脾臟很沉默 但別忽視了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高齡八十幾歲的婆婆至骨科門診求助,因為脊椎退化滑脫不穩定併發神經壓迫,長期腰背疼痛,加上坐骨神經痛,下肢痠麻無力,雖然持續復健吃藥,症狀不見改善、且越來越嚴重。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考慮婆婆高齡虛弱合併骨質疏鬆,手術風險高,建議使用脊椎潛遁式微創手術,相較於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7歲陳姓婦人,因36歲懷第三胎時是高齡產婦,擔心胎兒生長情況,所以在懷孕22周時選擇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的主動脈窄縮,進而以羊膜穿刺檢查染色體,確定胎兒基因正常,只是血管結構異常。經過童綜合醫院產科主任魏添勇、兒童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黃碧桃與小兒心臟科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不少人以為只要鼻子挺就能撐起全臉,其實,若沒有嬌俏可人的下巴,五官再精緻、鼻子再挺仍舊無法晉升美人。從面相學角度來看,下巴主宰地閣,是承載天人兩府的宰府,因此女人下巴以圓潤飽滿平和稍微上翹為好,原因就是要像大地般具備包容性與襯托性,要有承載子嗣和家產的飽和度。 &n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又在包鼻涕餛飩了嗎?流鼻涕是常見的耳鼻喉症狀,反覆發生可能是鼻過敏或鼻竇炎作祟。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雖然兩者的症狀類似,但致病原因和治療方式卻截然不同,民眾可以從鼻涕的黏稠度或顏色觀察,就醫時應充分告知醫師,以利於疾病診斷和及早的正確治療。   李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