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移植後再面臨血液透析 博愛醫陪伴病患度過難關

腎臟移植後再面臨血液透析 博愛醫陪伴病患度過難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血液透析病人中腎臟移植比例中僅占4%,因此對於多數腎臟衰竭病人仍是以血液透析為主要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恩慈指出,隨著平均餘命延長,也使洗腎的比例逐漸提高,尤其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更容易埋下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或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58歲婦人腎臟移殖成功 維持20年才面臨洗腎

一名58歲林女士,20多年前因身體不適赴醫院檢查,立即被診斷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所幸非常幸運與姊姊完成器官配對,且成功完成腎臟移殖手術,但在三年前再度面臨腎臟衰竭而須血液透析的情況。林恩慈醫師解釋,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腎臟移植後,器官使用並非無年限,此個案換腎後,非常注意飲食控制,也固定配合回診追蹤,因此維持20年才又再次面臨血液透析治療的階段,非常難得。

健康心態面對血液透析 同樣能有正常生活品質

林女士面對第二次的血液透析治療,起初仍不願接受,但後續卻頻繁進出醫院,平均一個月住院1至2次,直到有一次因肺積水緊急入院,醒來後的林女士終於下定決心坦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林恩慈醫師說明,其實血液透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約每週需要進行3次,每次4小時,只要擁有健康的心態面對療程,並配合醫囑,同樣能保有正常且高品質的生活。

避免重口味多喝水 遠離腎臟病找上門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除了避免常食用重度調味的食品,也應隨時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排除不好的毒物。林恩慈醫師提醒,腎臟疾病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時往往都已邁入晚期,因此又被稱為腎臟疾病,唯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並早期接受治療,遵循醫囑,才能保持健康,擁有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心臟病發作是什麼感覺? 只有突然、劇烈的擠壓胸口痛? 

忽略骨折風險、難防骨質疏鬆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毛小孩也會有異位性皮膚炎台灣一到夏秋之際,濕熱的氣候往往會讓家裡的毛小孩身上發癢,而會導致發癢的原因,不外乎對跳蚤、環境、食物等因素過敏,甚至可能因為感染而造成搔癢感。佳恩動物醫院侯佳君院長指出,臨床常見的搔癢原因,多數是對環境過敏而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類固醇止癢效果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為占地面積最遼闊的鄉鎮,但因地處偏僻,山路崎嶇,聯外道路僅靠蜿蜒的竹60縣道,時有意外事故傳出,離最近的醫學中心車程卻逾2個半小時之久。為解決當地醫療資源不足影響急診病患救命時機,健保署與馬偕醫院合作將引進國外經驗,設置「行動急救醫療車」,提供當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0歲的施小姐,12年前參加喜宴,被眼尖的醫師看出鼻子微大、手指稍粗,就醫檢查,果真發現腦中有顆0.8公分腫瘤,確診罹患肢端肥大症;經過手術治療,讓她免於併發糖尿病、心臟衰竭而致命。施小姐回想,當時發現戒指戴不下、鞋子穿不了,也經常感覺手麻、手痛,以為是產後水腫或媽媽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想擁有一口好牙,「刷對牙」比勤刷牙更重要!依衛福部調查數據顯示,18歲以上的成人,99.2%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比率是亞洲之冠。不少人明明刷牙刷得很勤,卻常有牙齦發炎的出血狀況,甚至使用牙線加強清潔,但牙肉出血仍沒有改善。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蔡旺良醫師提醒,除了用牙刷刷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