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移植後再面臨血液透析 博愛醫陪伴病患度過難關

腎臟移植後再面臨血液透析 博愛醫陪伴病患度過難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血液透析病人中腎臟移植比例中僅占4%,因此對於多數腎臟衰竭病人仍是以血液透析為主要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恩慈指出,隨著平均餘命延長,也使洗腎的比例逐漸提高,尤其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更容易埋下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或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58歲婦人腎臟移殖成功 維持20年才面臨洗腎

一名58歲林女士,20多年前因身體不適赴醫院檢查,立即被診斷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所幸非常幸運與姊姊完成器官配對,且成功完成腎臟移殖手術,但在三年前再度面臨腎臟衰竭而須血液透析的情況。林恩慈醫師解釋,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腎臟移植後,器官使用並非無年限,此個案換腎後,非常注意飲食控制,也固定配合回診追蹤,因此維持20年才又再次面臨血液透析治療的階段,非常難得。

健康心態面對血液透析 同樣能有正常生活品質

林女士面對第二次的血液透析治療,起初仍不願接受,但後續卻頻繁進出醫院,平均一個月住院1至2次,直到有一次因肺積水緊急入院,醒來後的林女士終於下定決心坦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林恩慈醫師說明,其實血液透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約每週需要進行3次,每次4小時,只要擁有健康的心態面對療程,並配合醫囑,同樣能保有正常且高品質的生活。

避免重口味多喝水 遠離腎臟病找上門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除了避免常食用重度調味的食品,也應隨時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排除不好的毒物。林恩慈醫師提醒,腎臟疾病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時往往都已邁入晚期,因此又被稱為腎臟疾病,唯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並早期接受治療,遵循醫囑,才能保持健康,擁有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心臟病發作是什麼感覺? 只有突然、劇烈的擠壓胸口痛? 

忽略骨折風險、難防骨質疏鬆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台階都要扶牆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   醫生還說沒有什麼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藥,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了二瓶吊針才好,原...

閱讀詳情 »

每年有那麼幾天不吃飯可能並不是壞事。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僅僅斷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啟人體免疫系統,這對那些因年老或癌症而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研究人員表示,禁食起到「鼓勵」身體去更換受損「老」細胞的作用。 南加州大學長壽專家沃爾特·龍戈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躁鬱症盛行率約為1%,其中10%死於自殺,已成為國民十大死因之一;台中榮總精神科醫師蔡佳叡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針對2000年至2005年發病前5901名躁鬱症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服用情緒穩定藥物,能有效降低至少85%的自殺率。 家人期盼過高 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