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有自殺念頭 小心躁鬱症惹禍

常有自殺念頭 小心躁鬱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躁鬱症盛行率約為1%,其中10%死於自殺,已成為國民十大死因之一;台中榮總精神科醫師蔡佳叡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針對2000年至2005年發病前5901名躁鬱症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服用情緒穩定藥物,能有效降低至少85%的自殺率。

家人期盼過高 壓力太大反出現躁鬱症

臨床上1名僅20歲的個案,因是家中長孫,家人期盼甚高,但他本身卻不愛念書,加上妹妹成績優秀,導致壓力很大,從國中開始就有割腕自殺傾向,18歲被診斷罹患思覺失調症合併躁症;蔡佳叡說,患者只要和家人發生衝突就會發病,每月至少都會自殺一次,還曾因此送醫。

規律服用情緒穩定劑 降低自殺念頭

醫師蔡佳叡進一步說明,直到透過台中榮總自殺防治訪視員探視半年後,這名患者已能和家人順利溝通,且在定期回診就醫,並規律服用情緒穩定劑,用藥兩周後情緒有逐漸改善。躁鬱症患者發作症狀,最常出現坐不住、衝動等行為,若出現睡眠過少、說話誇大等行為,就有可能是自殺徵兆。

多點支持和關懷 躁鬱症患者走出陰霾

不管是有自殺意念的朋友,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千萬不要害怕就醫,透過藥物診斷和親友的支持下,一定能降低自殺意願,找回自己的人生舞台;蔡佳叡提醒,患者也不需過於擔心,使用情緒穩定劑雖會傷肝、腎,但在正確的評估下,給予適合的藥量,並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6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保撥60億 調高重症支付標準為落實分級醫療政策,並導引醫院減少輕症服務,衛生福利部從今年健保醫院總額提撥新台幣60億元用於調高重症支付標準,其中最大宗的是投入15.96億元用於調高各醫院加護病房住院診察費、投入13.46億元調高外科手術支付標準,投入25.13億元調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日本又再傳出隨機殺人事件,一名27歲男性上班族,在靜岡縣三島市,持刀刺死一名53歲公司董事,兇嫌竟指稱「只是想試試看能不能殺人」;對於不時有隨機殺人事件傳出,精神科醫師指出,通常會做出隨機殺人者,大多是因為對社會不滿!自從之前鄭捷在捷運上無故砍殺乘客事件後,台灣也陸續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尿液有泡泡 可能只是煙霧彈一名20多歲女性,發現小便時出現泡泡,擔心為腎臟疾病造成,所幸就醫接受尿液篩檢後,並無異常;另名50多歲婦人同樣因小便有泡泡求診,加上近來有血壓升高問題,尿液分析發現血尿及蛋白尿外,進一步檢查發現血中肌酸酐濃度上升,確診為急性腎臟損傷,切片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依健保資料顯示,從6月4日至7月1日,臺北市腸病毒門診、急診就診人次已由671人次攀升至1132人次,已突破臺北市流行預警閾值960人次。臺北市腸病毒疫情 持續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全國通報36例,確診4例,臺北市通報9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