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創傷多需鼻胃管 透過吞嚥訓練可移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創傷疾病的患者,因症狀加上治療後的後遺症等,多需使用鼻胃管,導致無法自我照護,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奇美醫學中心指出,透過語言吞嚥治療師、護理師及家屬共同合作,進行吞嚥訓練,就能讓患者順利移除鼻胃管。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護理長王維那指出,腦創傷尤其一旦出現後遺症,就必須帶著鼻胃管或導尿管出院,相對就會增加照護者的壓力;以去年腦創傷患者管路留置狀況來看,一共有487人次留置,其中出院時仍留置的比率分別為導尿管佔5%,鼻胃管佔13%,是否移除都須謹慎評估。

護理長王維那進一步說明,腦創傷患者除了恐失語外,也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不能由口進食時,攝取營養上就更需特別注意。包括進食時食物由口流出、無法咀嚼、無法下嚥等,都是評估的項目,且較嚴重的患者可能還會被自己口水嗆到,甚至無法說話,因此進食時除了要清潔口腔,也應檢查是否有殘留食物,若仍持續咳嗽、痰多等情況,則應暫時以鼻胃管方式進食較佳。

在進食訓練過程中,透過語言吞嚥治療師、護理師及家屬共同合作,以團隊的吞嚥訓練,就能讓患者順利移除鼻胃管;王維那提醒,患者出院後兩星期至一個月內,恐面臨日常生活許多的困難,照護者若有需求,也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甩開照護的困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0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26歲陳姓電器工性侵12歲女網友,並強拍裸照,落網後,陳姓電器工辯稱不知女童只有12歲,堅稱是兩情相悅。對此,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指出,任何人與未滿16歲的人發生性行為,不論對方同意與否,都要負刑事責任,構成性侵害。衛生福利部統計,性侵害被害人未滿18歲者佔6成,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人常受周遭環境的人事物而影響心情,每天面對生活中與工作中有形與無形的壓力,不斷累積的情緒與莫名的焦慮,造成容易疲倦、身體僵硬、缺乏創造力與活力等狀態;其實,不妨經常練習以腹式呼吸,往往可以讓壓力與焦慮得到緩解。台南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劉子豪指出,觀察一個人的呼吸方式,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烤肉已成為中秋節必備的休閒活動,美食當前,健康當然也不能馬虎!因此,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楊舒涵營養師提供幾個妙招,讓民眾在開心過節的同時,也能hold住健康!首先,烤肉最重要的就是應避免烤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傳統烤肉都以炭火燒烤肉類或魚類,受熱的油脂滴在炭火上,會產生促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中秋節除了烤肉、吃月餅以外,最不可少的就是柚子了!不過,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可得注意了!藥師提醒,柚子含有類黃酮,會抑制體內肝臟酵素,降低藥品於體內的正常代謝,因此,用藥前應看清楚藥袋上的注意事項,避免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大林慈濟醫院藥劑科藥師陳媺表示,由於葡萄柚和柚子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