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死等於死亡 器捐者須兩次腦死判定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當一個人不幸腦死時,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就可以讓他們得以延續生命。一般來說,在急診室、加護病房最容易遇到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當醫療成員初步判斷後,經由主治醫師的同意,就會和社工或護理人員一起向家屬提出器官捐贈的意願。而器官捐贈者需做至少2次腦死判定,且間隔時間須滿4小時。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李明哲主任表示,當醫護人員發現診間有潛在性器官捐贈者時,便會向院內的移植中心提報。臨床上,倘若患者腦部因嚴重外傷或內傷,導致腦幹功能喪失,且昏迷指數達到4分時,便會被歸類成潛在性器官捐贈者。移植中心在接獲個案後,會先和主治醫師進行初步判斷,倘若確認患者已入院超過12個小時,且無腦幹神經反射和藥物反應,便會由主治醫師宣判腦死。

當病人被腦死確定後,社工便會和護理人員向家屬提出器官捐贈的意願,通常家屬往往會因悲慟而難以接受,此時要給家屬一段時間,了解腦死等於死亡的概念。等家屬同意後,主治醫師會做第二次腦死判定,並進行詳細檢查,確認患者有無捐贈資格。之後才會登錄在器官移植捐贈中心,尋找合適的受贈者,進行移植手術。

李明哲強調,在整個過程中,為了確保器官的適用性及移植後的成功率,捐贈者的血壓、排尿量、水份、及體溫都必須維持在適當的範圍。而一般從家屬同意到配對結束,平均會需要1天的時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91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腸道健康及防癌意識抬頭,益生菌產品成為國內外保健食品市場成長最快的品類之一,然而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你真的吃對、選對了嗎?有亞洲益生菌之父稱謂的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他從2005年開始推動腸道健康公益活動,就發現國人對於益生菌有許多迷思,以致不知如何選購,甚至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當民眾一聽到自己是末期腎病患者,可能需要洗腎,往往晴天霹靂,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些民眾可能連甚麼是末期腎病、洗腎都不太清楚。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在過去,上述情況只能聽醫師指示、建議。目前腎臟醫學領域正推廣「醫病共享決策」計畫,病友做決定前,可以充分了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智慧科技照顧失智,減輕家屬負擔!新北市規劃「憶起玩學堂」,利用物聯網科技打造智慧居家照護體驗,將最新的失智照顧科技產品介紹給家屬,讓家屬照顧病患能夠更省力、更安心。新北失智共照網 憶起玩學堂成重點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指出,該市的失智症人口數超過3萬8千人,漫長的照顧歷程更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陳老太太從高雄搬到台東與兒子住,因原就醫院變動,且老人家無法詳述病情及用藥,造成醫師需重新檢查,才能夠掌握病情。後來,透過醫院協助下載「健康存摺」,近3年來的就診紀錄一覽無遺,不僅減少跨院所就醫時的困擾,也提升用藥安全、避免重複檢查。健保卡也能看到自己的健康存摺&nb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