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袋需漸進式適應 從微解封慢慢回歸正常

腦袋需漸進式適應 從微解封慢慢回歸正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臺灣自從05月中旬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進入警戒第三級,全國加以嚴守社區防線之後,終於07月12日迎來疫情微解封。在這段三級防疫的日子,為了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

但是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消費。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

恐慌與期待是解封下的心理矛盾

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實現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外面會不安全的恐慌。對於這種想要當中又有些擔心的衝突,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可以從完全沒有不擔心、自由自在到極度擔心無法出門都有可能。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隔離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的時候,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可以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自己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

從微解封漸進回到社交生活

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是需要有計劃的逐步調整,來重新適應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的事情。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首先是要允許自己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從正確的消息來源接收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的變化。

別急著把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氣全部開始。先選擇變化比較小的、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在安全的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

焦慮、緊張超過負荷,請盡速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搭著媒體網路的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實際人數。

林健禾提醒,對於心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倘若這段期間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不要自己一個人放在內心掙扎,應該及早就醫,透過醫師的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

另外,因疫情受影響等待微解封後出遊的人來說,可能已經規劃許多戶外活動等這一刻到來,在警戒尚未完全解封前,出門前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守防疫規定,切勿因微解封降低戒心,以致身陷染疫風險中!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高階Level 3胎兒磁振造影和研修醫師培訓計畫 為胎兒異常把關

40歲以下年輕型乳癌 治療策略考慮3大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我都不知道我也可以畫出世界名畫!」小莉以前對繪畫都沒什麼興趣,兩個月前在職能治療師的帶領下接觸了數字油畫便愛上了,更主動的在活動中擔任解說介紹員,向民眾分享數字油畫的魅力。「這一點也不難,照著數字塗顏色就完成了,我還畫了米勒的拾穗呢!」小莉年約50,兩年前因情緒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製作人兼藝人沈玉琳今年多了「爸爸」的身份,過去25年來天天2包菸的他,為了女兒的健康,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些,陪女兒長大,下定決心參加「門診戒菸」。在12月24日滿48歲生日當天,用女兒的語氣在臉書宣布徹底戒菸成功,當爸爸後的第一個生日,讓網友盛讚他是愛家護女的好老爸,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總是一直癢、一直抓,愈抓愈癢、愈癢愈抓,不但造成入睡困難,連帶影響情緒,甚至課業。國內最新研究發現,睡前服用褪黑激素,可有效改善皮膚發炎程度,同時縮短入睡時間,成果已刊登於國際小兒科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 褪黑激素有助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今年40歲的王先生,3年前因感冒久久未癒,赴醫學中心檢查後,確診為鼻咽癌末期患者,歷經多次化放療效果均不理想,為了活命,他赴日尋求細胞免疫療法的一線生機,治療7個月後腫瘤縮小30%,副作用極低,但是,該治療法目前在台灣仍未合法。高雄醫學院細胞免疫治療室主任林成龍說明,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