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腸病毒新增3重症 家有嬰幼兒者要注意

  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也跟著活躍,國內上周新增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最年幼為才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出生後均住在醫療院所,卻也染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成人感染腸病毒症狀較不明顯,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幼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大人外出後返家,應該先換衣服、洗手,別急著摟抱、餵食嬰幼兒。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計8,549名,較前1周增加19%,近期就診人次持續上升,惟尚低於流行閾值(1萬500人次),所幸尚未進入流行期。莊人祥說明,2019年迄今累計1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5例),其他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2例),克沙奇A9型、克沙奇A10型、克沙奇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

  目前國內社區流行腸病毒仍以克沙奇A型為主,不過,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正持續增加中,今年腸病毒71型個案數高於2017至2018年同期,所幸以輕症及散發病例居多。上周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1歲男童、中部新生男嬰、南部6歲女童。中部新生男嬰於出生5天後出現發燒、活動力不佳情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目前仍在醫院治療。

  北部1歲男童症狀明顯,出現發燒、嘔吐、肌躍型抽搐及下肢無力等症狀,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目前個案已出院,但仍有下肢無力症狀,持續進行門診追蹤。至於南部6歲女童,則有發燒、出疹、嘴破、嘔吐、說話模糊不清及步態不穩等症狀,經檢驗審查確認為克沙奇A9型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目前治療後恢復情形良好,已經出院返家。

  莊人祥提醒,家中寶貝一旦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動力不佳、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今天(2006/6/15),收到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重上國字第10號判決書正本。臺灣高等法院判決命被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須就2003年4月間,和平醫院SARS院內感染控制的失控,造成林重威醫師感染SARS死亡之結果,對林重威醫師父母負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規定之國家賠償責任。歷經近兩年的訴訟案,...

閱讀詳情 »

1、雞頭——有害重金屬 我國有句民諺: 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2、豬脖子裡的肉疙瘩——易感染疾病 食用時應去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被稱為肉棗的東西,因...

閱讀詳情 »

夏天外出時,應做好防護工作,比如搽防曬霜、撐遮陽傘等。當皮膚被烈日曬紅並出現紅腫、疼痛時,可用冷毛巾敷於患處,並適當涂一些滋潤霜。若皮膚上已有水皰,千萬不要挑破,應請醫生處理,以免繼發感染。 蜂蜇傷 外出郊遊一旦被蜜蜂蜇傷,應小心地將殘留的毒刺拔出,輕輕擠捏傷口,擠出毒液,涂一點氨水或蘇打水。若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