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丙烯醯胺易致癌? 專家:炸物少吃為妙

  洋芋片、薯條可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這類澱粉產品均以高溫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丙烯醯胺」,儘管致癌性仍未經證實,但專家提醒,還是少吃為妙,也應避免食用顏色呈現深棕色或焦黑的油炸及烘烤食物。

  常吃含有丙烯醯胺,如黑糖、咖啡豆等相關食品就容易致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製造黑糖及烘焙咖啡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丙烯醯胺,不過,每個人1天吃黑糖、喝咖啡的量有限,因此民眾無須擔心。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表示,丙烯醯胺最常生成於澱粉類的食品中,當特殊胺基酸與還原醣在超過120°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就可能生成。

  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等食材,只要經過高溫加工,都會產生丙烯醯胺,至於生成量的多寡,則根據食材的組成與調理溫度而有差異。

  顏宗海解釋,丙烯醯胺並非食品添加物,而是食物高溫加工過程中產生的1種產物,組成要素為澱粉類、特殊胺基酸、還原醣,加上超過120°C以上高溫,舉例來說,薯條如果高溫炸得過久就會呈現焦黑,此時,就含有較多的丙烯醯胺。

  顏宗海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丙烯醯胺列為2A類致癌物,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不過,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

  據統計顯示,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超過7,000種,目前尚無丙烯醯胺會造成人類致癌的實際證據,只要注意多樣化飲食、以蒸煮的方式烹飪食材、減少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平時不要一下吃進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並避免吃烹煮到深棕色或焦黑的食物即可。

  顏宗海建議,在料理薯條、漢堡、土司時不要油炸過久,應讓顏色盡量維持在淡黃色,千萬不要貪圖脆脆的口感,而讓食物顏色變得焦黑,一旦變黑,就不要食用。

相關推薦

家中有人因病嘔吐,該如何正確清潔與消毒?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感染冠狀病毒、流感、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都可能會出現嘔吐的症狀,為防止病毒擴散或感染其他家人健康,處理嘔吐物時應戴手套、口罩,清潔完後再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最後用肥皂徹底清潔雙手,多一分留意,就更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孩子...

閱讀詳情 »

男性步入中年之後,在房事上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到底怎麼樣才算「不舉」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若經常自覺無法良好勃起、無法滿足地進行性行為時,建議諮詢醫師的診斷以改善病症。  「不舉」可說是男性的夢魘,但人過了中年之後,在性事上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這樣就算陽痿嗎?世...

閱讀詳情 »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發現肺結節,千萬不要忽略定期追蹤。一名年約60歲的婦人,多年前檢查出1顆肺結節,之後卻未曾再追蹤,最近在子女陪同下做了電腦斷層檢查,驚見竟從1顆變成多顆節結節,這才緊張「變這麼多顆出來,是不是肺癌?」進一步切片,證實是多發性早期肺癌。 收治病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6歲的林小姐,婚後努力做人2年,肚皮都不見好消息,最後連拚數次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雖然有幾次成功受孕,但懷到大約8到9周時候就不幸流產,這一次也是剛看到胎兒有心跳,才高興1周,產檢醫師就說胎兒又沒心跳了,轉診免疫風溼科這才發現原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