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丙烯醯胺易致癌? 專家:炸物少吃為妙

  洋芋片、薯條可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這類澱粉產品均以高溫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丙烯醯胺」,儘管致癌性仍未經證實,但專家提醒,還是少吃為妙,也應避免食用顏色呈現深棕色或焦黑的油炸及烘烤食物。

  常吃含有丙烯醯胺,如黑糖、咖啡豆等相關食品就容易致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製造黑糖及烘焙咖啡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丙烯醯胺,不過,每個人1天吃黑糖、喝咖啡的量有限,因此民眾無須擔心。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表示,丙烯醯胺最常生成於澱粉類的食品中,當特殊胺基酸與還原醣在超過120°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就可能生成。

  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等食材,只要經過高溫加工,都會產生丙烯醯胺,至於生成量的多寡,則根據食材的組成與調理溫度而有差異。

  顏宗海解釋,丙烯醯胺並非食品添加物,而是食物高溫加工過程中產生的1種產物,組成要素為澱粉類、特殊胺基酸、還原醣,加上超過120°C以上高溫,舉例來說,薯條如果高溫炸得過久就會呈現焦黑,此時,就含有較多的丙烯醯胺。

  顏宗海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丙烯醯胺列為2A類致癌物,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不過,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

  據統計顯示,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超過7,000種,目前尚無丙烯醯胺會造成人類致癌的實際證據,只要注意多樣化飲食、以蒸煮的方式烹飪食材、減少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平時不要一下吃進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並避免吃烹煮到深棕色或焦黑的食物即可。

  顏宗海建議,在料理薯條、漢堡、土司時不要油炸過久,應讓顏色盡量維持在淡黃色,千萬不要貪圖脆脆的口感,而讓食物顏色變得焦黑,一旦變黑,就不要食用。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適齡婦女2成「吃胖」過重,當心影響母嬰健康。國健署針對國內調查發現,國人25到34歲的適齡婦女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到39歲的婦女有過重或肥胖更接近3成。國健署呼籲,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以確保母嬰健康。...

閱讀詳情 »

 心悸、暈眩、喘不過氣!?原來是內耳石頭移位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雞尾酒療法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染。 ...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最近微博上流傳1則湖北社區「緊急通知」,為了徹底阻斷疫情傳播,居民除治病外,沒有證一律不許出門。社區居民和家人間也需保持距離,例如夫妻要分房睡、分餐吃飯等。台大公衛指出,根據飽和傳染模式推估,新冠肺炎家戶感染率約46.2%。高於SARS、MERS ,也高於流感,所以家中的隔離防護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