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丙烯醯胺易致癌? 專家:炸物少吃為妙

  洋芋片、薯條可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這類澱粉產品均以高溫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丙烯醯胺」,儘管致癌性仍未經證實,但專家提醒,還是少吃為妙,也應避免食用顏色呈現深棕色或焦黑的油炸及烘烤食物。

  常吃含有丙烯醯胺,如黑糖、咖啡豆等相關食品就容易致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製造黑糖及烘焙咖啡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丙烯醯胺,不過,每個人1天吃黑糖、喝咖啡的量有限,因此民眾無須擔心。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表示,丙烯醯胺最常生成於澱粉類的食品中,當特殊胺基酸與還原醣在超過120°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就可能生成。

  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等食材,只要經過高溫加工,都會產生丙烯醯胺,至於生成量的多寡,則根據食材的組成與調理溫度而有差異。

  顏宗海解釋,丙烯醯胺並非食品添加物,而是食物高溫加工過程中產生的1種產物,組成要素為澱粉類、特殊胺基酸、還原醣,加上超過120°C以上高溫,舉例來說,薯條如果高溫炸得過久就會呈現焦黑,此時,就含有較多的丙烯醯胺。

  顏宗海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將丙烯醯胺列為2A類致癌物,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不過,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

  據統計顯示,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超過7,000種,目前尚無丙烯醯胺會造成人類致癌的實際證據,只要注意多樣化飲食、以蒸煮的方式烹飪食材、減少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平時不要一下吃進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並避免吃烹煮到深棕色或焦黑的食物即可。

  顏宗海建議,在料理薯條、漢堡、土司時不要油炸過久,應讓顏色盡量維持在淡黃色,千萬不要貪圖脆脆的口感,而讓食物顏色變得焦黑,一旦變黑,就不要食用。

相關推薦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新北市中和區廟美里本土屈公病個案活動地周邊查核孳生源。(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雙北「蚊子病」齊發!疾管署今(4)日公布新北市及台北市分別再冒1例本土屈公病與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新的屈公病病例發生在中和區廟美里,男子疑似是在管制之前常到傳染熱點的國強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綜合報導 AI的進步,不僅造福我們的日常生活,就連醫療產業也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現在,甚至能藉由AI的能力,製造新型藥物。瑞士知名藥廠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將與科技巨擘微軟攜手合作,用人工置會研發新藥,藉以解決醫療產業最困難的其中一部份。 消息指出,諾華此次與微軟簽署...

閱讀詳情 »

▲5成媽咪哺餵母乳「卡關」常肇禍於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迎接小生命,給寶寶最好的營養跟保護力,不少媽媽都想要哺餵母乳,但調查發現,過程中出現的脹奶、疼痛、乳腺感染等問題,往往是最大的夢靨,甚至有5成3媽媽因此中斷哺乳,醫師提醒,國際...

閱讀詳情 »

▲台北慈濟醫院腦神經科醫師定期前往關懷下轉至承作醫院的病患。(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急性中風後的照護,極其重要!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無力,送急診就醫診斷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恢復狀況良好,由於符合急性後期的醫療整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